题镜开亭

方池开净镜,湛水涵虚象。
空明纳朝阳,承尘澹清漾。
岂以感物故,至静含动状。
还将观物心,宴坐池亭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镜开亭》是丁复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大约1312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池亭之上观物察理的意境,体现了丁复对自然景观深刻的观察和感悟。

丁复(约1312年前后在世),字仲容,号桧亭,天台(今属浙江)人。他早年有诗名,元仁宗延祐(1314)初,北游京师,公卿大夫奇其才,拟授馆阁之职。度当权者不能用,不待正式批复,翩然辞去。渡黄河,游梁楚,过云梦,窥沅湘,陟庐阜,浮大江而下,寓居金陵城北,放情诗酒。有《桧亭集》。

诗歌原文如下:

方池开净镜,湛水涵虚象。空明纳朝阳,承尘澹清漾。岂以感物故,至静含动状。还将观物心,宴坐池亭上。

这首诗通过“方池开净镜”和“湛水涵虚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画面。接着,“空明纳朝阳”和“承尘澹清漾”两句,表现了水面与天空交相辉映、光影交错的美妙景象。最后,“岂以感物故”,诗人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静观自然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题镜开亭》不仅是丁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