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池开净镜,湛水涵虚象。
空明纳朝阳,承尘澹清漾。
岂以感物故,至静含动状。
还将观物心,宴坐池亭上。
【赏析】
此诗以方池开净镜为题,咏方池亭。方池亭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后,是国清寺的名胜。诗人于开元二十八年(740)至天台国清寺,作过《题天台观》五首,其中一首即写方池亭。此诗先写方池的景致,再抒观物之思。全篇用典精当,语言流畅,富有理趣。
前四句写方池的景致。“方池”就是方形的水池。这里把方池比作镜子。池水清澈明净,可以映照出天空的倒影,所以称方池为净镜。“湛水”指池水碧深。“涵虚象”指池水中空无一物,只有水面上的倒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池塘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它映照着天上的云彩和太阳,使它们显得格外的明亮,仿佛是天空中的云彩和太阳被吸到池水中去了似的。
后四句抒观物之思。“岂以感物故”,意思是说:难道是因为我被景物所感动吗?“至静含动状”,意思是说:宁静到了极点,才能包含万物的生动活泼的景象。这里的“至静”是指心灵平静、宁静的状态。“含动状”是说这种宁静达到了极点,才能包容万物的生机和活力。这里的“动”是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最后两句是说:我还要用我的观察事物的心情来欣赏这个美丽的景色。“还将观物心”,意思是说我要用我的心灵去观察这个世界。“宴坐”,在这里指的是坐下来欣赏风景。这句的意思是说我要用我的心境来欣赏这个美丽的景色。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