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越次郯九成韵

雪消汀草碧,行子理归舟。
落日千山暮,清江万里流。
萧萧鸣去马,渺渺没轻鸥。
自笑清狂者,真成汗漫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越次郯九成韵》是元代于立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于立是元代南康庐山人,字彦成,号虚白子。他的博学通古今,善于谈笑,不求仕进,以诗酒放浪江湖间。
  2. 诗词原文
    雪消汀草碧,行子理归舟。 落日千山暮,清江万里流。 萧萧鸣去马,渺渺没轻鸥。 自笑清狂者,真成汗漫游。
  3.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时期,诗人于立在江南地区游历时所作。
  4.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雪后的汀草、落日余晖下的山峦和万里清江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追求和向往。
  5. 艺术特色:诗人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描述的美丽景色。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6. 赏析:《归越次郯九成韵》作为元代诗人于立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江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念。
  7. 影响与传承: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展示了于立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归越次郯九成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经典之作,更是于立个人情感与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