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作次玉山韵

落日清江好放船,西风满棹未须牵。
鲸鲵已静波澄海,鸿雁初来水接天。
过眼风光如隔梦,近人风月也堪怜。
归来尚有黄花在,暂醉佳人锦瑟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作次玉山韵》是元代于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于立,字彦成,号虚白子,元代南康庐山人。他博学通古今,善谈笑,不求仕进,以诗酒放浪江湖间。
  2.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应是诗人游历江南时所作。在清江上乘船游览的情景下,诗人触景生情,吟咏出这首意境深远的律诗。
  3. 诗歌原文:落日清江好放船,西风满棹未须牵。鲸鲵已静波澄海,鸿雁初来水接天。过眼风光如隔梦,近人风月也堪怜。归来尚有黄花在,暂醉佳人锦瑟前。
  4. 诗歌赏析:《舟中作次玉山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首联“落日清江好放船,西风满棹未须牵”展现了江上景色和诗人的悠然自得。颔联通过“鲸鲵已静波澄海,鸿雁初来水接天”写出了大自然的壮阔与宁静。颈联“过眼风光如隔梦,近人风月也堪怜”则透露出诗人对世间美好景象的感慨之情。尾联“归来尚有黄花在,暂醉佳人锦瑟前”则表达了诗人在美景中的愉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整体而言,此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于立深邃的诗歌造诣和高超的艺术表达技巧。
  5. 艺术特色:此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江上的鲸鲵比作安静的水波,将鸿雁比作初来的水天相接的景象,使得整首诗的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同时,此诗还善于通过对比和反问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看,《舟中作次玉山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心灵与自然对话的表达方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舟中作次玉山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