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节陶元亮,平生贺季真。
鸡豚栗里社,宾客午桥春。
风物三生梦,功名百岁身。
种莲毋负约,金地不生尘。
次韵奉答吴可堂左丞致政寓九江见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奉答吴可堂左丞致政寓九江见贻》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作品。这首作品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对友人吴可堂致仕离京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感情真挚感人,体现了苏东坡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以下是该诗全文:
次韵奉答吴可堂左丞致政寓九江见贻(宋)苏轼
右承去国久矣,而余独留连不归,非故为客也。顷辱见寄,其辞深切,有不可终读者,虽欲强之,势难强也。
自昔人臣,进退出处,盖各有时,固其理也。况今朝廷方以礼义治天下,君子小人咸得其所,而君犹以大耋之年,远适万里之外,岂非所谓“天时”乎?然使君果能自安于穷处,则天地之变,人事之迁,何足以累忧君?
轼闻之,古之人君,或居深宫之中而无闷,或游江湖之上而不厌,非有异也,所遇不同尔。况吾君在上,如日月之照临,江河之流行,无所私,无所匿,而人君乃自以为不足于天下之广狭也,此诚君子之所惑也。
夫君者,国之重器;位尊任重,不可以轻忽。而况当盛明之世,宜所以尽其道者乎!而乃以退居林下为高,以无故而用兵为便,此其所以失天下之望也宜哉!
且夫出将入相,古人自有成法。若君初未有意于用兵也,则亦何妨少留于此?若其意有所在,则当审其可否,毋使四方失望耳。
轼虽不才,亦尝从事于其间矣。窃尝思之,与其坐而求之于人也,不若起而待之以诚。诚者,天之道也。虽然,人之视己,不能如见其形;人之听已,不能如闻其声。而况于神明乎!
是以圣人贵知人,知人则哲,此不易之理也。虽然,知之为难如此,而不知又何可哉?
愿君一反己而思之,毋以区区于外物之毁誉也。若曰:“吾心之安不安,则吾身之存亡系焉。”则亦庶几其可矣?
轼虽不肖,然亦尝好学,于古人之事未尝不究心焉。至于君之所行,虽不敏,犹愿推己及人,以求合于大道而已。
此其所以报左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