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邓善之

几年不寄子公书,忽向燕南遗鲤鱼。
天远地遥归未得,男婚女嫁事何如。
壮游自致青云上,漫仕谁怜白发馀。
西浙林泉俱可隐,毋忘旧约共闲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邓善之》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友情的珍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仇远,号梅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深沉。
  1. 诗词原文与鉴赏
  • 原文
几年不寄子公书,忽向燕南遗鲤鱼。  
天远地遥归未得,男婚女嫁事何如。  
壮游自致青云上,漫仕谁怜白发余。  
西浙林泉俱可隐,毋忘旧约共闲居。  
  • 鉴赏
  • 首句“几年不寄子公书”表达了长时间未见书信往来的感慨。
  • “忽向燕南遗鲤鱼”则透露出突然之间的消息或约定,暗示了某种重要的事件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
  • 接下来两句“天远地遥归未得,男婚女嫁事何如”描绘了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的情景,以及对于人生大事的无奈感伤。
  • 后四句“壮游自致青云上,漫仕谁怜白发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力感。
  • 结尾“西浙林泉俱可隐,毋忘旧约共闲居”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友人的承诺,希望能够共同隐居于自然之中,享受宁静的生活。
  1. 诗中情感表达
  • 诗中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情的珍惜。通过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表达了对友人不变的情谊。
  1. 创作背景
  • 此诗可能是在宋亡之后,诗人被迫远离故乡、流离失所的情况下所作。这种背景下的作品通常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故土的眷恋。
  1. 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例如,“燕南遗鲤鱼”中的“遗鲤鱼”可能暗指某种重要的信息或物品,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
  •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如“西浙林泉”),巧妙地映射出自己的心境,体现了高度的艺术修养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寄邓善之》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家乡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