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潸然老泪流,依稀见月喘吴牛。
客乡时序留如燕,学舍风波小似舟。
已恨浮云无巧夕,未知后月可中秋。
徐卿忽寄新诗札,正倚双溪叠嶂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怀古潸然老泪流,依稀见月喘吴牛。
客乡时序留如燕,学舍风波小似舟。
已恨浮云无巧夕,未知后月可中秋。
徐卿忽寄新诗札,正倚双溪叠嶂楼。
《答徐恕宣城寄别》,是宋代仇远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仇远(1237年—1299年),字仁近,号南斋,又号中峰,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于元朝大德年间任溧阳儒学教授,后因罢归而终。其诗作以怀古诗为主,多抒发对国家兴亡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诗词原文:怀古潸然老泪流,依稀见月喘吴牛。客乡时序留如燕,学舍风波小似舟。已恨浮云无巧夕,未知后月可中秋。徐卿忽寄新诗札,正倚双溪叠嶂楼。
作品赏析:《答徐恕宣城寄别》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家乡和学习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元初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作者个人命运的坎坷。
《答徐恕宣城寄别》作为仇远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精湛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