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人归问浙中友信

何年驻锡下山中,既见匆匆又欲东。
燕去鸿来俱是客,云生月落不离空。
冷泉亭上参吟畅,飞雪岩前哭老同。
方外友朋询近况,为言已作木鸡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如上人归问浙中友信》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贾岛的友人从浙中返回,询问他的情况。诗中表达了贾岛对友情、孤独与寂寞的深刻理解。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如上人归问浙中友信
浙中有僧号如上人者,能言天竺诸经。
一日忽来宿,因话及此。
时予在长安,日诣终南山,望秦岭头,有孤峰特起,曰 独峰。
山南有寺曰 大通,予尝读书其下,遂为卜邻。
每岁一往游焉。
及暮,复过之,见门扃而松槚老矣。
又数岁,吾友李生将之南海,途经其地,
访予于大通精舍,且言欲卜居焉。
予曰:子何为者邪?
李笑而不答。
予因请所自来,且告以后期。
李生曰:吾本不仕者也。
然学道甚乐,故未仕耳。
吾辈之学,无他异耳,唯在心志专一则已。
如上人既闻之,乃曰:师诚道高而志远。
今吾归老于此,无所用世,亦无以事君;
但思与足下方寸地,可以栖神养气,则幸矣。
吾方将卜居焉,可乎?
予曰:愿若斯也。
于是与俱登孤峰,憩石上,
李生即解衲衣,脱帽帻,焚香礼佛,
作礼讫,坐而论道。
李生曰:吾常慕神仙,欲求不死之药。
然吾观天地间,何有长生之理?
吾所以学道者,欲忘情耳。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岂得真仙而可得哉?
如上人曰:吾亦尝有志于斯也。
然吾观古今人,贪恋富贵者多,淡薄利名者少;
贪恋富贵者,必不能忘情于外物矣;
淡薄利名者,必不能忘情于内念矣。
夫情之所钟,正不可忘耳。
情之所钟,在内则为仁,在外则为义;
在身则为健,在性则为命;
在上则为天,在下则为地;
在人为四端,在物为五行;
在人为五常,在天下为人伦。
情之所钟,虽在物为五行,在天下为六艺,亦皆在乎人情之内耳。
情之所钟,非在内即在外,不离不移也。
苟能守之于内,则虽处荣华富贵之中,亦何足以动乎?
况乎贫贱乎?
苟能守之于外,则虽处贫贱之中,亦何足以累乎?
况乎荣华乎?
如上人曰:吾亦有志于斯也。
然吾观古今人,喜怒哀乐,皆为情所钟;
或喜则必乐,或怒则必怨,或哀则必戚,或乐则必佚;
或喜则必爱,或怒则必憎,或哀则必伤,或乐则必喜;
喜则必和,或怒则必诤,或哀则必悲,或乐则必欣;
喜则必安,或怒则必惧,或哀则必悼,或乐则必忻。
夫如是者,皆有情焉耳。
夫人之情,岂不贵乎!
然吾观古今人,贵则必有骄慢之心;
骄慢者,必不能守之于内也;
贵则必有淫佚之行;淫佚者,必不能守之于外也;
贵则必有矜夸之语;矜夸者,必不能守之于内也。
骄慢淫佚矜夸之心,皆是情之贼也。
然则情之在人者,岂可贵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