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见菊占冬晴上熟

满城风日酿轻霜,昨夜东篱菊尽黄。
正月自非添一闰,此花安得及重阳。
新鸿远到愁无信,螃蟹中虚怕有芒。
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阳见菊占冬晴上熟’是一首描绘菊花盛开的诗歌,出自宋代诗人仇远之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和菊花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1. 作者介绍
  • 仇远,字远翁,一字仁仲,宋末元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诗作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在表现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1. 诗句原文
    满城风日酿轻霜,昨夜东篱菊尽黄。
    正月自非添一闰,此花安得及重阳。
  • “满城风日酿轻霜”描述了一种秋高气爽的景象,风和日丽,霜降满城。
  • “昨夜东篱菊尽黄”则通过“昨夜”这一时间状语,展现了菊花从昨晚开始就已经完全绽放,颜色也由黄变深。
  • “正月自非添一闰”表达了对农历年的特殊看法,指出在闰月之后,正月不再是固定的月份。
  • “此花安得及重阳”则是诗人感慨这等美景难以再逢,尤其是重阳节这样的好时节。
  1. 诗词鉴赏
  • 此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仇远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
  • 在结构上,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起承转合手法,首两句设定背景,中间两句深化主题,最后两句总结全文。
  1. 历史背景
  • 仇远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身处乱世,但仍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体现了一种文人的坚韧与执着。
  • 在诗歌内容上,仇远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人文关怀,这也是他受到后世广泛赞誉的原因之一。
  1. 文化影响
  • 仇远的这首诗不仅在宋代流传甚广,而且在元代甚至明代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 在现代,仇远的诗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首《重阳见菊占冬晴上熟》不仅是一首描写菊花盛开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情、富有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