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用张伯举韵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
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
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
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日用张伯举韵》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至日用张伯举韵》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思想意蕴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品原文:《至日用张伯举韵》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和深远的人生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及翻译:
博士无毡卧冷斋,  
有朋喜自远方来。  
腊前一信春先到,  
陇首数枝梅已开。  
少忍年荒须辟谷,  
尚迟酒禁且衔杯。  
山中茅屋不归去,  
空想秋风暗绿苔。  
  1. 艺术特色:《至日用张伯举韵》在宋诗中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著称。首先,诗歌采用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每句五言,共四句,简洁明了却不失深度。其次,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理思考。例如,“冬日暖阳”与“春风拂面”对比,既反映了季节变化,也暗示了生命的律动。最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赋予自然景致以生动的情感色彩。

  2. 思想意蕴:从思想层面分析,《至日用张伯举韵》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深刻反思。诗中通过描述朋友的来访与离别,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岁月流转的无奈。此外,诗中提及的“少忍年荒须辟谷”,反映了诗人对养生之道的思考,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3. 文化影响:仇远的《至日用张伯举韵》在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力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该诗不仅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还对元代文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如元朝释妙声的《谋仲谟挽词次谢彦明韵》中就引用了仇远的诗句,显示了两宋文学之间相互影响、共同繁荣的态势。

《至日用张伯举韵》是仇远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巧的构思、深邃的思想以及优美的文笔,成为研究宋代文学不可多得的资源。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提升个人文学素养,更能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