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怀罗国宾

官冷谁能送酒钱,江乡节物倍萧然。
容颜一日老一日,人事一年经一年。
野仆竹舆侵晓出,病妻布被抱愁眠。
甘心归隐青岩下,闲共残农理废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日怀罗国宾》是宋朝诗人仇远的代表作品之一。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作为宋代的文学家,仇远在其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反映了其对自然的感悟以及个人的心境变化。诗中提到“群阴剥尽一阳回”,“荣枯易了观芸草”,展现了诗人对于季节变换、生命流转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风波中的隐逸之志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2. 诗词原文:《
    至日怀罗国宾》
    群阴剥尽一阳回,霜日烘晴宿雾开。
    闭户读书差自乐,载肴问字莫须来。
    荣枯易了观芸草,冷暖相忘付酒杯。
    得似山居酬应少,昼长闲坐看寒梅。

  3. 诗词赏析:仇远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在《至日怀罗国宾》中,仇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的闲适生活态度和对世事的淡然处之。诗中的“荣枯易了观芸草”等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洞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诗句“得似山居酬应少”体现了仇远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4. 艺术特色:仇远的诗作常常流露出一种孤高脱俗的气质,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通过精致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在《至日怀罗国宾》中,仇远运用了朴素而精炼的语言,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美学追求。

  5.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仇远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也是宋代文人群体共同的文化追求和文化心态的体现。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仇远展示了宋代士人的隐逸情怀和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坚守。

  6. 现代价值:在当代,《至日怀罗国宾》这样的诗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可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同时,诗歌中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态度也可以为现代人提供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智慧。

《至日怀罗国宾》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更是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的精髓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远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