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虞师宪赴延平书院山长

我师文靖公,一传子朱子。
佩服中庸书,静中识根柢。
秋月湛冰壶,莹彻无瑕滓。
延平建精舍,盛德宜世祀。
君往坐皋比,文行成粹美。
秋风送书船,南上二千里。
讶君来何暮,衿佩争倒屣。
鸣道铎方振,问字酒已俟。
九京如可作,文靖公亦喜。
予友有黄功,昔分教于此。
颇知文风盛,十室九儒士。
是行若登仙,剑气炯青紫。
只恐席未温,思归慕园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虞师宪赴延平书院山长》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展现了其对教育的重视与期待。

《送虞师宪赴延平书院山长》是仇远对教育事业的肯定与推崇。诗中提到“一传子朱子”和“文靖公”,这不仅显示了仇远对儒学经典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对教育传承的重视。这种对知识与道德传承的重视,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次,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感。如诗中“秋月湛冰壶,莹彻无瑕滓”,以清澈的秋月比喻学问的纯净无暇,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君往坐皋比”,意指虞师宪将要担任延平书院的山长,这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一种美好祝愿。而“秋月湛冰壶,莹彻无瑕滓”则是对虞师宪人格魅力和学识的赞美,暗示着他未来在教育工作中能够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

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诗中的“秋风送书船,南上二千里”和“鸣道铎方振,问字酒已俟”等句,都表达了一种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情的笔触,将这份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送虞师宪赴延平书院山长》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作,更是对教育价值的深刻反思和崇高赞扬。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和成就事业的过程中,要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这也是每一个致力于教育事业者应有的态度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