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师文靖公,一传子朱子。
佩服中庸书,静中识根柢。
秋月湛冰壶,莹彻无瑕滓。
延平建精舍,盛德宜世祀。
君往坐皋比,文行成粹美。
秋风送书船,南上二千里。
讶君来何暮,衿佩争倒屣。
鸣道铎方振,问字酒已俟。
九京如可作,文靖公亦喜。
予友有黄功,昔分教于此。
颇知文风盛,十室九儒士。
是行若登仙,剑气炯青紫。
只恐席未温,思归慕园绮。
【译文】
我师文靖公,一传子朱子。佩服中庸书,静中识根柢。秋月湛冰壶,莹彻无瑕滓。延平建精舍,盛德宜世祀。君往坐皋比,文行成粹美。秋风送书船,南上二千里。讶君来何暮,衿佩争倒屣。鸣道铎方振,问字酒已俟。九京如可作,文靖公亦喜。予友有黄功,昔分教于此。颇知文风盛,十室九儒士。是行若登仙,剑气炯青紫。只恐席未温,思归慕园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朋友虞师宪赴延平书院山长而写的送别之作。虞师宪(1405—1498)字宗卿,号元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永乐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他为人刚直,不屈权势。此诗写于永乐十八年(1420),当作者与虞师宪相别时所作。
首联点明送别的对象。“我师”以下六句是说虞师宪的学问渊源。“文靖公”,即虞师宪的先祖虞集,字伯生,号邵庵,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宋史》本传称其:“性孝友,笃志古学,工诗文,善骑射。”虞师宪承袭父风,博学好古文,尤其擅长议论。“佩服中庸书,静中识根柢”二句说虞师宪深得儒家学说,静观事物,能识根本。“秋月湛冰壶,莹彻无瑕滓”二句是说秋天的月亮像冰壶一样晶莹剔透,没有一点污秽。“延平建精舍,盛德宜世祀”二句说在延平书院建了一所精舍,他的德行值得世人纪念。这两句是对虞师宪的评价和期望,也是对他即将到任的描述。“君往坐皋比,文行成粹美”二句是说您去担任山长的职位,您的文章行为一定会非常美好。“秋风送书船,南上二千里”二句是说秋天的风送来了书信,您将要南上去上任,距离这里有两千多里路那么远。“君往坐皋比,文行成粹美”,是说您去担任山长的职位,您的文章行为一定会非常美好。“是行若登仙,剑气炯青紫”二句是说这次出行就像登上了仙境一样,剑气闪闪发亮。“只恐席未温,思归慕园绮”二句是说恐怕您还没有坐好座位就走了,您一定很思念家乡。
第二联写虞师宪将要赴任延平书院山长的事宜。“鸣道铎方振,问字酒已俟”二句是说正在敲钟,宣布任命的消息。“问字”就是向学生请教经义、礼仪等知识的意思。“九京如可作,文靖公亦喜”二句是说如果可以在那里建立学府的话,文靖公也会很高兴的。“余友有黄功”三句是说我的朋友黄某曾经在这里任教。“颇知文风盛,十室九儒士”二句是说知道这里的文化风气很好,十个房间中有九个房间都是读书人。“是行若登仙,剑气炯青紫”二句是说这次出行就像登上了仙境一样,剑气闪闪发亮。这两句是对虞师宪即将赴任延平书院山长的期待和赞美。“只恐席未温,思归慕园绮”二句是说只怕您的座位还未坐热就又要走,您一定很思念家乡。
第三联写虞师宪将要赴任延平书院山长的事宜。“君来何暮,衿佩争倒屣”二句是说您什么时候来的呢?大家都争着脱鞋欢迎您。这两句是写朋友们对虞师宪的到来感到惊喜并热烈欢迎的场景。“鸣道铎方振,问字酒已俟”二句是说正在敲钟,宣布任命的消息。“问字”就是向学生请教经义、礼仪等知识的意思。“九京如可作,文靖公亦喜”二句是说如果可以在那里建立学府的话,文靖公也会很高兴。这两句是对虞师宪即将赴任延平书院山长的期待和赞美。
第四联写虞师宪将要赴任延平书院山长的事宜。“嗟君来何暮,衿佩争倒屣”二句是说您什么时候来的呢?大家都争着脱鞋欢迎您。这两句是写朋友们对虞师宪的到来感到惊喜并热烈欢迎的场景。“鸣道铎方振,问字酒已俟”二句是说正在敲钟,宣布任命的消息。“九京如可作,文靖公亦喜”二句是说如果可以在那里建立学府的话,文靖公也会很高兴。这两句是对虞师宪即将赴任延平书院山长的期待和赞美。
第五联写虞师宪将要赴任延平书院山长的事宜。“余友有黄功,昔分教于此”二句是说我的朋友黄某曾经在这里任教。“颇知文风盛,十室九儒士”二句是说知道这里的文化风气很好,十个房间中有九个房间都是读书人。“是行若登仙,剑气炯青紫”二句是说这次出行就像登上了仙境一样,剑气闪闪发亮。这两句是对虞师宪即将赴任延平书院山长的期待和赞美。“只恐席未温,思归慕园绮”二句是说只怕您的座位还未坐热就又要走,您一定很思念家乡。整首诗以送别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对其前途的祝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