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荷不受雨,倾泻与低荷。
低荷强自持,聚雨倾入波。
朝雨尚滴沥,晚雨忽滂沱。
临池卧以听,雨声静中多。
两耳本自清,奈此荷叶何。
【注释】
高荷:高大的荷花。
倾泻:倾倒。
低荷:矮小的荷花。
聚雨:积水。
滂沱:大雨倾盆而下的样子。
两耳本自清,奈此荷叶何:耳朵原本就非常清亮,但面对荷叶上的水珠,却无法分辨出它们的形状和质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荷叶的观察,抒发了对自然现象的感慨,表现了他对世事的洞察。全诗以荷叶为题,通过对荷叶在雨中的不同表现,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联想和思考,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首句“高荷不受雨”,描绘出了荷叶的高远、挺拔之态。荷叶本是高高的,而当雨水打落时,它却能巧妙地承受住,不向四周倾斜,保持自身的稳定。这种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荷叶的坚韧与毅力。
第二句“倾泻与低荷”,进一步描绘出荷叶的不同表现。低矮的荷叶虽然承受不住大雨的冲击,但却能顽强地支撑起来,不让雨水流进池塘里。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荷叶的独特魅力和坚韧精神。
接着两句“低荷强自持,聚雨倾入波”,则将目光转向了荷叶上的雨滴。虽然低矮的荷叶难以承受大雨的冲击,但在风雨中却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那些小小的雨滴就像一颗颗珍珠,聚集在荷叶表面,使得荷叶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第四句“朝雨尚滴沥,晚雨忽滂沱。”则将时间的变化引入了诗句之中。清晨的微雨虽然细小、轻柔,但却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到了傍晚时分,大雨突然倾盆而下,让整个池塘都变得汹涌澎湃。这种变化既体现了自然界中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
最后一联“临池卧以听,雨声静中多”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诗人躺在池塘边静静地聆听着雨声,那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感觉让人陶醉其中。然而,在这寂静的夜晚里,荷叶上那密密麻麻的雨点却在不断地敲打着水面,发出一阵阵清脆的声音。尽管周围很安静,但这雨声似乎却更多了起来。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也暗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困扰。
这首诗通过对荷叶在不同情况下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通过对荷叶的形象描绘和情感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审美情趣。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