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柳丝丝青尚浅。
渐春归吴苑。
缭垣不隔花屏,爱翠深红远。
瞥地飞来何处燕。
小乌衣新剪。
想芹短、未出香泥,波面时时点。
【注释】
①岸柳:河岸上的杨柳。丝丝:柳条柔细貌。青尚浅:春天还不太深。
②春归吴苑:春天回到了美丽的吴苑(今南京玄武湖)。
③“缭垣”句:指围墙环绕,花屏相隔,显得幽静。爱翠深红远:喜欢那深深的绿和艳红的花朵。
④“瞥地”三句:燕子忽地飞来,不知从哪儿来的。小乌:燕子。衣新剪:燕子的羽毛刚剪过。想芹短、未出香泥,波面时时点:想象自己像嫩芹般娇小,燕儿还未离开泥土,水面上不时溅起水花。
【赏析】
《忆闷令·春暮》,是南宋词人王沂孙的一首词。词中描写了春日景色,抒发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全词写景生动,意境优美,情感细腻。
首句“岸柳丝丝青尚浅”,描绘了春天里岸边的柳树,枝条柔软细长,颜色淡雅如新,仿佛还沉浸在初春的寒气之中。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第二句“渐春归吴苑”,则转入对春天归去的感慨。这里的“归”,既指季节更替,也隐喻着词人心中的一种失落感。他感叹春天已经渐渐离去,留下了一片空旷和寂寥。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更体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感。
接下来的一句“缭垣不隔花屏”,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这里的“花屏”指的是花园中的花木屏障,它们虽然被围墙围绕,但仍能隐约透出花香。这象征着词人虽身处困境,但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这句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也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爱翠深红远”,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色彩之美。这里的“翠”和“红”分别指绿色和红色,它们都是春天的代表色。词人赞美这些色彩之美丽,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愿望。这句诗不仅展示了春天的色彩魅力,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最后一句“瞥地飞来何处燕”,则转向对燕子的观察和想象。燕子是一种灵动可爱的生物,它们经常在春天里飞来飞去。这里,词人观察到一只燕子忽然飞来,但不知道它从哪里飞来的。这种描述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也体现了词人的好奇和探寻之心。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燕子的观察,词人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王沂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