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琴溪徐公钓台

芳草茸茸衬马蹄,重陪使者过琴溪。
东风又属梨花月,夜雨新添燕子泥。
石室尘空苍藓合,钓台人去暮云低。
破奚莫厌诗囊重,多少江山未品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琴溪徐公钓台》是元代诗人卞思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该诗歌的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诗人卞思义在担任浙西宪府掾和都水庸田司使期间所作。卞思义早年有诗名,其作品风格疏旷、气宇高雅,擅长咏物。作为官员,他有机会游览山水名胜,因此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佳作。《过琴溪徐公钓台》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2. 诗歌原文:芳草茸茸衬马蹄,重陪使者过琴溪。东风又属梨花月,夜雨新添燕子泥。石室尘空苍藓合,钓台人去暮云低。破奚莫厌诗囊重,多少江山未品题。
  3. 诗句解析:首联“芳草茸茸衬马蹄,重陪使者过琴溪”中,芳草覆盖了马足,暗示旅途的艰辛与美丽。颔联“东风又属梨花月,夜雨新添燕子泥”描绘了春季的景致,梨花盛开与雨水滋润了大地,燕子归来筑巢。颈联“石室尘空苍藓合,钓台人去暮云低”则通过石头的沉寂与苔藓的生长,表现时间的流逝与人去楼空之悲凉。尾联“破奚莫厌诗囊重,多少江山未品题”,诗人表达了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与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渴望。
  4. 艺术特色:《过琴溪徐公钓台》以其精湛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卞思义卓越的诗歌才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融入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影响力。
  5. 历史地位: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过琴溪徐公钓台》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而且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艺术灵感。
  6. 影响评价:卞思义凭借这首诗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的诗歌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资料。许多学者和文艺评论家对其诗歌进行了赏析和研究,认为它是元代诗歌艺术成就的典型代表。

《过琴溪徐公钓台》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而且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