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云林上人

竹杖芒鞋去未能,鞅尘十丈苦相仍。
去来今了三生事,输尔寒岩宴坐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云林上人》是方凤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超然物外生活的独特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方凤:宋朝的文人,生于宋理宗淳祐元年,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享年八十二岁。尽管他试太学、举礼部均未得第,但他最终获得了特恩,得以授容州文学。这显示出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得到了认可,尽管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1. 原文赏析
  • 竹杖芒鞋去未能,鞅尘十丈苦相仍:描述了诗人带着简单的行装(竹杖芒鞋)出发,但旅途中的艰难让他感到痛苦不已。这里的“十丈”可能指代的是路途中积累的尘土,表达了诗人在旅行中感受到的艰辛。
  • 去来今了三生事,输尔寒岩宴坐僧:通过对比自己与僧人的修行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生活哲学。这里的“三生”,指的是前世、今生和来世,意味着诗人对于生死、名利等世俗观念持有超越的态度。
  1. 作品背景
  • 《寄云林上人》的创作时间虽不明确,但根据其内容和风格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或拜访友人后所作,反映了他与云林上人的交往以及内心的感受。这种情感的交流和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意味。

《寄云林上人》不仅是方凤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宋代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生命意义和文化传承的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