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巍巍万岁楼,今春花鸟作边愁。
伤心欲问南朝事,凤去台空江自流。
三吴漫游集唐
介绍
《三吴漫游集唐》是宋代方凤创作的一首诗词。
《三吴漫游集唐》作为宋代诗人方凤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通过对这首诗词及其背后历史文化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进而欣赏到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
诗句如下: 江上巍巍万岁楼, 今春花鸟作边愁。 伤心欲问南朝事, 凤去台空江自流。 译文如下: 在江上的雄伟万岁楼上,看着春天的花鸟,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忧愁。 心中不禁想问,那些发生在南朝的事情,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只剩下江水悠悠地向东流淌。 赏析如下:《三吴漫游集唐》是宋代方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三吴漫游集唐》通过描绘江上万岁楼的壮丽景象
三吴漫游集唐 宋代诗人方凤笔下江水情 1. 诗篇原文 愿及行春更一年,中流箫鼓振楼船。 不知何处吹芦管,城外风悲欲暮天。 2. 诗句释义 (1)“愿及行春更一年,中流箫鼓振楼船”:表达诗人希望继续追随春天的脚步,享受与自然共舞的时光,同时在江面上吹奏箫鼓,感受生活的乐趣。 (2)“不知何处吹芦管,城外风悲欲暮天”:通过描写远处传来的芦管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或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吴漫游集唐 宋代方凤诗作赏析与解读 诗词原文 不堪惆怅满离杯,水碧沙明两岸苔。 无限塞鸿飞不度,二陵风雨自东来。 译文注释 诗句翻译 1. “不堪惆怅满离杯”:无法忍受离别的愁绪,心中满是悲伤。 2. “水碧沙明两岸苔”:清澈的水波映照着碧绿的沙洲,两岸长满了青苔。 3. “无限塞鸿飞不度”:无数的大雁向南飞翔,却永远无法越过这座桥。 4. “二陵风雨自东来”
孤云独鹤共悠悠,别作深宫一段愁。 万乘旌旗何处在,白云犹似汉时秋。 注释:孤云和独鹤在一起,悠扬飘忽,好像深宫的忧愁也随着它们一起飘散了。 皇帝的车驾旗帜在哪里呢?白云就像汉代秋天的景象。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作者情感的诗歌。诗人以孤云、独鹤为意象,表达了对深宫生活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云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注】 三吴:指今江苏浙江一带。唐开元天宝年间诗人王维曾游历过这一地区,并写下了不少描写当地山水的诗篇。集唐:指将唐代诗人的作品汇集在一起编成集子。 峨(ē):高耸。 汉使:指出使西域的使者,这里泛指远行者或游子。萧关外:汉代出塞的关口在今甘肃境内,这里泛指边陲之地。 龙堆:沙漠,这里指遥远的边塞。 【赏析】 这是一首写边地风土人情的诗。首句写三吴(今江浙一带)的风光,次句写边思
塞上风云接地阴,万方多难此登临。 坐中有老沙场客,霄汉长悬捧日心。 注释:塞上的风云笼罩大地,万般艰难,正是此时我来到此地来登高望远。坐中的有一位年迈的老将军,他的心愿就像在天上一样遥不可及。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首句描绘了塞上风云变幻的景象,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第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苦难的深切感受。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愿望
【注释】 江南江北望烟波:江南江北,指吴越地区。烟波,泛指江湖水雾。 南国浮云水上多:南方的浮云多。 共说总戎云鸟阵:共同谈论着总戎(即总领)指挥的云鸟战阵。 中原将帅忆廉颇:中原的将帅怀念廉颇(赵国名将)。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在分别之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作了深情的勉励和祝福。 首句写江南江北眺望烟雾迷蒙的水面。“烟波”二字用得贴切,不仅写出了水波荡漾的景色
【注释】 三吴漫游集唐:唐代诗人孟郊的组诗。孟郊(751—814),字东野,武阳(今河北邯郸)人,中唐杰出诗人之一,有“诗囚”之称。一生困顿,屡试不第,曾漫游江淮、齐赵等地。 边风萧飒动江城,独上高楼故国情。 碛里征人三十万,空教弟子学长生。 【赏析】 孟郊是中唐著名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郊寒岛瘦”。他的诗以苦吟著称,语言质朴凝练,构思缜密,风格沉郁顿挫,多反映民生疾苦
三吴漫游集唐 愁看直北是长安,云树深深碧殿寒。 心折此时无一寸,梦魂不到关山难。 注释: 愁看直北是长安,云树深深碧殿寒。 注释:直北,指北方;长安,古都名,此指京城所在之地;云树,形容树木被云雾缭绕的景象;碧殿寒,用“碧”修饰的宫殿显得更加寒冷。 心折此时无一寸,梦魂不到关山难。 注释:心折,形容心情沮丧或极度伤感;梦魂,指梦中的灵魂;关山,泛指远方的山川。 赏析:
【注释】 三吴漫游集唐:指唐代诗人李白的《游三吴》诗。 洞庭西望楚江分,回首姑苏是白云。 洞庭湖西面的远山与长江分界,回首望去是姑苏城的一片碧云。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时重谒圣明君。 今天在南湖采薇蕨,不知何时能再见圣明之君。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首联即点出“游”的主题,以洞庭、楚江、姑苏等自然景物作为背景,烘托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看到一位游子站在高高的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