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高露冷,又报重阳候。过雨群山倍明秀。正披岩、红叶接径黄花,堆锦绣,袅袅清香依旧。凝神望久。
思入无何有。回首溪边听长溜。念人生如梦,世事无涯,空汨没、争似吾家拂袖。据盘石、容膝坐忘机,看天末飘飘,断云归岫。
洞仙歌 · 九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九日》是元代王丹桂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山景和自然之美,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
- 王丹桂,字昌龄,号白云子,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隐居于昆仑山(在今山东牟平)的清神洞,为全真道士马钰的弟子。
- 诗词原文及翻译:
原文:
风高露冷,又报重阳候。
过雨群山倍明秀。
正披岩、红叶接径黄花,堆锦绣,袅袅清香依旧。
凝神望久。
思入无何有。
回首溪边听长溜。
念人生如梦,世事无涯,空汨没、争似吾家拂袖。
据盘石、容膝坐忘机,看天末飘飘,断云归岫。译文:
秋风吹拂着寒气逼人的天气,又传来了重阳佳节的消息。经过雨水的洗礼,群山显得更加秀丽迷人。我正在岩石间漫步,看到红色的枫叶与田间的黄花相接,宛如锦绣般绚丽多彩。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我凝视远方,思绪仿佛进入了一个没有纷扰的境地。我回首溪边,静静地倾听水流潺潺的声音。我想,人生如同一场梦,世事纷繁复杂,不如回家闲坐,超脱一切杂念。抬头看向天空,只见云端中的断云缓缓归去,山峰若隐若现。
- 作品背景:
- 《洞仙歌·九日》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深度。王丹桂作为一位全真道道士,他的诗作往往蕴含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这首词创作于元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与当时社会的动荡有着密切的联系。王丹桂在作品中通过描述重阳节的山景和自然之美,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他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洞仙歌·九日》的艺术魅力主要在于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词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构建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思考。
- 修辞手法:该词在修辞上运用了多种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画面感。特别是“红叶接径黄花”一句,将秋天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于这美丽的画卷之中。
- 情感表达:《洞仙歌·九日》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词,更是一首充满深情厚意的作品。词中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词作触动了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
王丹桂的《洞仙歌·九日》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作品。通过对其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以及独特的修辞手法,成为了元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