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黄粱

浮名浮利两悠悠。终不道,把身囚。好贪多败更多忧。又著个,甚来由。
愿人识破早抽头。从前事,尽都休。飘飘物外不淹留。管有分,继吾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悟黄粱·本名燕归梁》是元代诗人马钰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马钰,字宜甫,号丹阳子,师从王重阳。他与王重阳的另外六位弟子合称为“北七真”,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
  1. 词作原文
  • 无理趣,忒寻常。马风思忆祖纯阳。故更易,悟黄粱。百年一梦暂时光。如省悟,弃家乡。常清常净处真常。累功行,赴蓬庄。
  1. 词作解析
  • 词牌介绍:燕归梁是北宋时期晏殊创作的词牌名,后被广泛使用和改编为各种词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 情感表达:这首词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 主题探讨:通过词中的“悟黄粱”这一意象,揭示了人生如梦、世事如幻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超然物外、追求真理的渴望。
  • 艺术成就:作为道教诗词,该词在艺术手法上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如运用典故、抒发情感等,使其成为元代道教诗词中的佳作。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代:这首词创作于元朝时期,是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 道教影响:马钰深受道教思想影响,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道家哲学和修行理念。
  • 历史价值:作为道教经典文献的一部分,《悟黄粱》不仅展现了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1. 词作赏析
  • 语言风格:《悟黄粱·本名燕归梁》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展现了词的音律美。
  • 意境营造:词中所描绘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形成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
  • 哲理思考:通过对人生短暂和虚幻的认识,词人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激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探索。

《悟黄粱·本名燕归梁》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和艺术表达的典范。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元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层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