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道中

世故时时异,年华物物新。
溪声添夜雨,麦事待晴春。
草棘扃空户,岩崖伏冻人。
问言何至此,征骑往来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茅道中》是宋代诗人杨公远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杨公远:杨公远,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关于他的生平和具体创作时间,现存史料不多,但据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他应是一位生活在宋朝的文人。
  1. 诗歌原文
  • 支筇过岭坳,对景试推敲:描述了诗人拄着拐杖走过山岭之间的小道,并仔细观察周围的景色。
  • 野水书之宇,山田画卦爻: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野水在山谷间流淌,山田上似乎有八卦的形状。
  • 云归峰露顶,叶落树留梢:描写了天空中云彩回归山顶,树叶随着季节的更迭落下的情景。
  • 问此名何地,人言是白茅:诗人询问此地的名字,而当地人告诉他这里是一片被叫做白茅的地方。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白茅道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内心的思索。
  • 语言简洁:虽然诗中使用了一些较为生僻的词汇,但整体语言流畅,易于理解。
  • 文化内涵:该诗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以及他们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
  • 艺术特点:诗人运用了象征、比喻等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白茅道中》不仅是一首反映宋代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诗作,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宋词的韵律美,还能进一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