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观马目乌龙山

一从为郡后,来往十年间。
自笑成何事,犹容看此山。
旧人多粗给,老子愿常闲。
今晚归书屋,溪僧定叩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观马目乌龙山》是一首宋代的著名诗词,作者是方回。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方回,字万里,号遁斋,宋光宗绍熙四年出生于江西铅山县。他不仅是南宋诗人,还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舟中观马目乌龙山》的创作背景与方回的个人经历有关。据传,方回在任上任职期间,曾长时间来往于马目乌龙山地区,这可能激发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家乡的眷恋。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以及对山水之间的和谐共鸣。
  2. 诗歌原文
    一从为郡后,来往十年间。
    自笑成何事,犹容看此山。
    旧人多粗给,老子愿常闲。
    今晚归书屋,溪僧定叩关。
  3. 诗句解析
  • “一从为郡后,来往十年间。”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自担任某地官职后,长时间往返于该地区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该地的深厚情感。
  • “自笑成何事,犹容看此山。” 诗人通过“自笑”表达自己对于仕途生涯中的一些琐事或挫折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从容面对的态度,即便身处纷扰中也不忘欣赏眼前的美景。
  • “旧人多粗给,老子愿常闲。”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即许多旧人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而诗人则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悠闲,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人生理想。
  • “今晚归书屋,溪僧定叩关。” 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回到书屋,与溪边的僧侣交流的情景,表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对知识的尊重。

《舟中观马目乌龙山》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被后人传颂,更因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而被广泛研究。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