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过常州

雪霜何太甚,寒意极今年。
红早迎初日,青还见旧天。
晴光明草屋,暖力破冰田。
堰路应无碍,频频问过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晴过常州》是宋代诗人方回的诗词作品之一,展现了作者在雪后初晴时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生活状态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

  1. 作者简介:方回(1227年—1306年),字万里,号遁翁,宋宁宗朝进士,官至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因事落职归乡。他与江西诗派有渊源关系,其诗风清新、淡雅。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山水景色以及抒发个人情感,如《正月初二日晴过常州》《秋夜月下独酌》《送别》等,其中《正月初二日晴过常州》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2. 诗词原文
    雪霜何太甚,寒意极今年。
    红早迎初日,青还见旧天。
    晴光明草屋,暖力破冰田。
    堰路应无碍,频频问过船。

  3. 作品赏析: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欣赏。首句“雪霜何太甚,寒意极今年”直接点明主题,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尽管天气寒冷,但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接下来的诗句中,“红早迎初日,青还见旧天”,以色彩鲜明且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季节的变迁,从雪白到红彤彤,从青翠到湛蓝,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晴光明草屋,暖力破冰田”,更是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户外的明媚景象,草屋在晴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温馨,而冰封的土地也在暖阳的融化中焕发出生机。最后两句“堰路应无碍,频频问过船”,则表现了诗人在这样一个美好时刻,想要去探寻更多春日美景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4. 写作背景及历史意义:方回的这首诗作创作于宋宁宗时期的一个晴朗的春日,当时作者正在经历一段政治上的失意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慨。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方回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文人墨客的赞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晴过常州》作为方回的一首代表作品,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