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德清周氏牡丹花台

百品千株养牡丹,远同京洛近新安。
种非富贵不能种,看到子孙方是看。
麟脯琼浆金凿落,蛾眉翠袖玉阑干。
天香易赋难陪席,政恐诗翁骨相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德清周氏牡丹花台》是一首由元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为细致的介绍:

  1. 作者背景:《寄题德清周氏牡丹花台》的作者方回,字万里,号虚谷,南宋徽州歙县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绘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宋元之变,其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方回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作中常流露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2. 诗歌原文:百品千株养牡丹,远同京洛近新安。种非宝贵不能种,看到子孙方是看。麟脯琼浆金凿落,蛾眉翠袖玉阑干。天香易赋难陪席,政恐诗翁骨相寒。
  3. 诗意解析:在这首诗中,“百品千株养牡丹”形容了周氏花园中的牡丹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如同千株牡丹一般珍贵。“远同京洛近新安”则表达了牡丹园的位置特点,它既远离繁华的京洛,又接近宁静的新安,给人一种既有历史沉淀又不失生活气息的独特感受。
  4. 鉴赏与评价: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方回作为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责任感。诗中通过描绘牡丹的种植、采摘以及观赏等场景,不仅生动地展示了牡丹花的美丽,也间接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以及对后代子孙的关注,都显示出方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寄题德清周氏牡丹花台》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也是值得后人深思的。方回通过对牡丹这一自然界美景的描写,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提醒人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要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