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六日客报吾州初一日大火城中俱尽吾家亦尽七八九报皆然初十日始报吾家幸免拆毁屋十馀间二十五日得王山长

生死由来一念间,回头不落鬼门关。
细思上策莫如醉,稍据要津焉得闲。
婢仆冻饥犹恋主,儿童婚嫁合还山。
一穷惹起无穷事,独乐吾惟学巷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月初六日客报吾州初一日大火城中俱尽吾家亦尽七八九报皆然初十日始报吾家幸免拆毁屋十馀间二十五日得王山长》是明代文学家唐顺之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九月十五日浙江杭州城发生大火灾的情况。当时,由于连续几月的干旱,城中百姓生活贫困、物资紧缺,加上连日暴雨导致的房屋倒塌和火灾,使得杭州城的居民生活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唐顺之在文中详细描述了火灾的起因、发展和影响。他首先指出,这场大火是因为连续数月的旱灾导致水源枯竭,再加上暴雨引发的洪水,使得原本就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更加艰难。随后,他又描述了火灾对杭州城的影响,包括房屋的烧毁、人们的伤亡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等。

在描述火灾时,唐顺之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当时的情景。他的笔触不仅停留在对事件的客观叙述上,更是通过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坚韧。同时,他也不忘关注到火灾后的善后工作,如对死难者的安葬以及对幸存者的慰问等,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九月初六日客报吾州初一日大火城中俱尽吾家亦尽七八九报皆然初十日始报吾家幸免拆毁屋十馀间二十五日得王山长》一文通过对火灾事件的详细记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明朝时期社会状况的历史视角,也展示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