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由来一念间,回头不落鬼门关。
细思上策莫如醉,稍据要津焉得闲。
婢仆冻饥犹恋主,儿童婚嫁合还山。
一穷惹起无穷事,独乐吾惟学巷颜。
【注释】
九月初六日:指九月一日。客报吾州初一日:客人报告说,九月一日城里起火,城中的人都死了,我家也完了。七八九报皆然:指九月一日至七日的连续报道都说我家住址被焚毁。初十日始报吾家幸免:九月十日起报时说我家未烧,只被部分烧毁。拆毁屋十馀间:指我家有十多间房屋被烧掉。二十五日得王山长
生死由来一念间,回头不落鬼门关:“生死由来一念间”,是佛教禅宗的一句名言,意谓一切生死现象都从人的主观意识中产生的,因此只要一念回转,就能跳出生死轮回。“回头不落鬼门关”,意为一旦觉悟,就可以摆脱地狱的苦难,升入极乐世界。
细思上策莫如醉:仔细思考最好的办法是喝酒,因为醉酒可以忘怀一切烦恼。要津:重要的职位或权力。稍据要津焉得闲:稍微占有权力地位就不容易得到休息。
婢仆冻饥犹恋主:家中的女佣和仆人冻饿成疾仍依恋着主人。儿童婚嫁合还山:“儿童”即子女,“婚嫁”即结婚、出嫁。合还山:回家。
一穷惹起无穷事:一件小小的事情会引发一连串的事情。独乐吾惟学巷颜:《论语·里仁》记载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懂得道义的人才能享受快乐,而那些追求利益的小人只会痛苦。这里引用它来表明自己虽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并以此为乐。
【赏析】
这首诗大约写于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八月至九月期间。诗人在家乡避难期间,目睹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他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了《示儿》。全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此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与死、苦与乐的认识,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诗人在九月八日接到报告,得知家乡发生火灾,城中尽陷,自己也家破人亡。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诗人感到无比震惊和悲痛。
颔联进一步展开联想,表达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他认为,人世间的一切荣辱得失、生死祸福都是由一念之差决定的,一旦转念之间,就能超越生死轮回,不再受轮回之苦。这里的“鬼门关”象征着死亡的边界,而“一念间”则意味着只要有正确的心态和行动,就能从这个边界逃脱出来,进入极乐世界。这种认识体现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深刻理解。
颈联转向个人境遇,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挣扎。由于官府的权力和地位,他暂时能够避免灾难,得以苟延残喘。然而,这种短暂的安宁并不能让他忘记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他担心自己的安危,也担忧家人的命运,这种担忧让他倍感压力和沉重。
尾联回到现实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即使身处逆境,他也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并以酒为伴,以此忘却心中的烦恼和痛苦。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懂得道义,那么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快乐;而那些追求利益的人则只会生活在痛苦之中。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与死、苦与乐的认识,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它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深思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