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眼书胸碧宙宽,暮天摇落纵遐观。
霜明枫叶红于染,春点梅梢玉不寒。
北望遥迎书雁至,南烹屡餍鲙鱼残。
一规明月悬江海,几许人家夜枕安。
次韵夹谷子括吴山晚眺诗眼书胸碧宙宽,暮天摇落纵遐观。
霜明枫叶红于染,春点梅梢玉不寒。
北望遥迎书雁至,南烹屡餍鲙鱼残。
一规明月悬江海,几许人家夜枕安。
注释:
- 诗眼:诗的主旨。书胸:在心中铭记。碧宙:宇宙的广阔。
- 暮天:傍晚的天空。摇落:落叶纷纷飘落。纵遐观:放眼远眺。
- 霜明:霜花明亮如画。枫叶:枫树的叶子。红于染:比染过的颜色还要鲜艳。
- 春点:春天的点缀。梅梢:梅花的枝条。玉不寒:像玉一样不感觉寒冷。
- 北望:向北远望。书雁至:书信上写着归雁的到来。
- 南烹:向南烹饪。屡餍(yàn):《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之及楚也,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后因以“屡餍”喻指屡次得到满足。
- 一规:一轮月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夹谷子括一同登临吴山,观赏晚景时所写,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首句“诗眼书胸碧宙宽”,诗人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宇宙,感慨自己的心胸如同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一般宽广。这种开阔的视野让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无限可能。
接着“暮天摇落纵遐观”,诗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放眼远眺,看到了秋天的美景。这里的“暮天摇落”描绘了秋天的傍晚,万物凋零的景象。然而诗人并未被这美景所迷惑,而是选择去欣赏它,去感受它。
“霜明枫叶红于染”,这里描写的是霜打过的枫叶,比染过的颜色还要鲜艳。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心。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枫叶之中,感受到它的美丽和生命力。
接下来的“春点梅梢玉不寒”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希望。这里的“春点”指的是春天的花朵,而“玉不寒”则形容这些花朵晶莹剔透、美丽动人。
“北望遥迎书雁至”,诗人站在高处,望着北方的天际,期盼着书信中传来的消息。这里运用了“遥迎”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南烹屡餍鲙鱼残”,诗人在南方品尝美味佳肴,饱尝美食之后,心情愉悦。这里的“屡餍”意味着多次满足,而“鲙鱼残”则形象地描绘了食物的丰盛和美味。
最后一句“一规明月悬江海,几许人家夜枕安”,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轮明月高悬在江海上空。这里的“一规明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而“几许人家夜枕安”则表达了他对人间烟火气息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大自然之中,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