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萌整征鞍,杏熟卸归驮。
风帆辍湘游,云屋返黟卧。
天暑室人瘦,地荒园叟惰。
长男近弄瓦,累重讵足贺。
次男久投笔,学废不堪课。
阿高兄子之,性刚未少剉。
阿明垂四龄,语迟无可奈。
一事独慰意,添竹逾百个。
碧玉韵凉飔,我倡此君和。
邻友各有携,野僧亦见过。
陶门故常关,孔客复满座。
微言订近役,何苦触尘堁。
筋骸已衰老,踪迹尚奔播。
八字马交驰,一生蚁旋磨。
晚节休官心,悼猛就新愞。
岂其尚有求,未甘忍寒饿。
神魂倘可收,焉俟赋招些。
【解析】
此诗是元代诗人张雨的《送子由之任黟县》。
“五月旦抵旧隐”: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来到我旧居的地方。端午,即端阳节,又称重午节、龙舟节等。
“柳萌整征鞍,杏熟卸归驮”:柳树发芽,整理好马鞍,杏儿成熟,卸下行装。
“风帆辍湘游,云屋返黟卧”:收起船帆,停止在湘江的游览,返回故乡,住在云雾缭绕的房屋中。
“天暑室人瘦,地荒园叟惰”:天气炎热,家中的人消瘦,土地荒芜,园里的老人懒惰。
“长男近弄瓦,累重讵足贺”:长子快要娶妻了,但因生活困苦,哪有什么喜庆可言。
“次男久投笔,学废不堪课”:次子已很久没有读书,学业荒废,教书都难以胜任。
“阿高兄子之,性刚未少挫”:侄子性情刚强,不屈不挠,但年轻时也曾被挫伤过。
“阿明垂四龄,语迟无可奈”:“小”字读作“xiǎo”时,意思是年幼;“小”字读作“xiǎo”时,意思是年轻有为。阿明四岁就说话,说话晚而迟缓,让人无奈。
“一事独慰意,添竹逾百个”:只有这件事可以安慰自己,种了竹子百余棵。
“碧玉韵凉飔,我倡此君和”:碧玉般的风送来凉爽的微风,我吟唱着这首小诗,你也跟着唱起来。
“邻友各有携,野僧亦见过”:邻居和朋友都各自带来了礼物,山里的僧人也来拜见。
“陶门故常关,孔客复满座”:陶渊明门前经常有人出入,孔子的门徒又坐满了座位。
“微言订近役,何苦触尘堁”:微小的话语,能解除眼前的烦恼,何必去沾惹世俗。
“筋骸已衰老,踪迹尚奔播”:身体虽然衰老,但心志还像飞鸟一样奔走。
“八字马交驰,一生蚁旋磨”:八匹马奔腾奔跑,一辈子像蚂蚁一样忙碌。
“晚节休官心,悼猛就新愞”:晚年不再追求官位,怀念当年勇猛的样子。
“岂其尚有求,未甘忍寒饿”:难道他还有所贪求吗?不肯忍受饥饿。
“神魂倘可收,焉俟赋招些”:如果灵魂可以收回,那就不用等待什么了。
赏析:
《送子由之任黟县》是一首五言古诗,首句点出“端午”时节作者与子由分别的情景,中间四句写子由离开后的生活状况,末二句是送别时赠言的内容。全诗以简洁的手法表现送别时的心情,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厚。
这首诗的题意应该是作者对子由即将赴任黟县的勉励与劝解。从题目看,子由将离乡而去,作者要为他饯别。因此,诗的开头两句就写两人相别的场景。五月初一这天,正是端阳节,也就是人们说的端午节。此时,作者与子由相会在一起准备出发,他们收拾行装、整理鞍马、准备船只等事忙个不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次离别却是仓促的,而且心情也颇为沉重。所以诗的开头就说:“柳萌整征鞍,杏熟卸归驮。”柳萌(柳树)发芽了,准备整理鞍马;杏子成熟了,准备卸下行装。这两句诗看似简单,实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柳萌指柳树。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开始发芽。这是说,在端阳节这天分手的时候,作者正在整理鞍马,准备告别家乡,踏上征程。“柳萌”二字,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写出了作者离家的时间。杏子成熟了,说明端阳节过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此时作者正准备启程。“杏熟卸归驮”,既写出了端阳节过后的季节特点,也交代了作者出发的原因。
第三句“风帆辍湘游”,承接第二句而来。在端阳节过后,作者就要乘船离开湘江。湘江是一条大河。这里,作者把湘江比作一条巨大的河流。“风帆”指船上的帆布。“辍”是停止的意思。这句诗意是说,船帆已经收起,停泊在湘江边不再远行。这两句诗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收拾行装、整理鞍马、准备船只、停泊湘江等情景,表现出自己临别时的复杂情绪。他一方面要告别家乡、踏上征途、远赴他乡;另一方面又要在湘江停留下来,暂作歇息。这种矛盾的心情是很自然的。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自己此行的艰难程度,并以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惆怅。
第四句“云屋返黟卧”。这两句诗是过渡到送别主题的具体描写。前面写自己收拾行装、整理鞍马、准备船只、停泊湘江等情景,都是为了表现自己此行的艰难程度,并以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惆怅。现在作者要结束这些描写了,于是便转而写作者自己回到黟县的情景:“云屋返黟卧。”在湘江边停留下来休息之后,作者便回到了黟县。这时,他已经在黟县安下身来。黟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是一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小县城。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个适合隐居的好地方。因此,在黟县住下以后,作者便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安居下来。“云屋”指山上的房子。“黟”指黟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湘江边稍作停留后,作者就回到黟县去了。“云屋返黟卧”一句,不仅交代了自己此次返乡的目的地,而且还表现了作者此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第五句“天暑室人瘦”,承上启下。在黟县住了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天气酷热,加上长时间不出门,所以家里的人都显得有些消瘦。这两句诗是说自己回到黟县以后,家里的人都瘦了,而自己却感到有些不适应。
第六句“地荒园叟惰”,继续写自己的感受。由于天气酷热,家里人都显得消瘦;由于长时间不出门,所以家里的园子里草木长得都很茂盛。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黟县住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天气酷热,家里人都有些消瘦;由于长时间不出门,所以园子里的草木长得都很茂盛。这两句诗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是指自己回到黟县以后的实际感受:天气酷热导致家里人都瘦了些;长期不出门使得园子里的草木长得茂盛了。虚写是指自己在回家途中以及回到家乡后的感受:看到家里的人消瘦了,觉得有点心疼;看到园子里草木长得茂盛了,觉得有点可惜。作者用“荒”、“惰”两个词来形容家人和园子里的草木的状态,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惋惜之情。
第七句“长男近弄瓦”,承上启下。前面写自己回到黟县后的感受:家里人消瘦了、园子里草木茂盛了。接下来就要说到儿子的情况了:长子快要结婚了。“近弄瓦”意为将要举行婚礼。“弄瓦”指女子在房内拿着纺锤绣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长子快要结婚了。因为自己这次回家的时间不长,所以还没有来得及好好招待亲戚朋友;因为自己这次回家的时间不长,所以也没有给儿子准备好结婚用的彩礼钱等等。这两句诗既交代了自己的这次归家目的,也反映了自己对长子婚事的关切。
第八句“累重讵足贺”,承上启下。前面写到长子快要结婚了,但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地庆祝一下这个喜事。下面就要说到自己这次回家的目的:看望老朋友们以及向老朋友们告别。“累重”指旅途劳顿,劳累过度。“讵”是副词,表示反问的语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这次回家的目的只是为了看望老朋友们以及向老朋友们告别。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自己的归家目的,也抒发了自己这次归家的心情——既感到有些疲惫,又有些伤感。
第九句“次男久投笔”,承前启后。在黟县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因为要看望老朋友们和向老朋友们告别的缘故,所以没有继续做学问。前面说到长子快要结婚了,这次回家的目的就是为了看望老朋友们以及向老朋友们告别;既然还要继续看望老朋友们并且向老朋友们告别,那么这次回家还有另一个目的——继续从事学问事业。这两句诗既承接了前面的诗句,又引出后面的诗句来:既然还要继续从事学问事业,那就应该继续从事学问事业了。
第十句“阿高兄之子”,承上启下。前面说到自己要去看望老朋友们以及向老朋友们告别,那么这次回家的目的就是为了拜访朋友了。在拜访朋友的时候,顺便也要向老朋友们告辞。“阿高”是朋友的名字,前面说过这位朋友的儿子叫阿高。“阿高兄之子”指这位朋友的儿子名叫阿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既然要去看望这位朋友并向他告别,那么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