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元日

腊天何故燠于春,恐为衣单念小民。
略见雪才馀一寸,叵堪雨却过三旬。
野中荠麦不胜旺,市上杏桃无数新。
白尽此头浪多事,可怜七十四年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子元日》并非方回的作品,而是明朝陈子升所作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艺术特色如下:

  1. 创作背景:陈子升的《庚子元日》创作于明朝,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新年伊始时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回顾。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受,以及对过去和现状的反思。

  2. 主要内容:《庚子元日》通过描绘腊月天与春光相似的现象,表达了一种微妙的情感转变。诗中的“忽逢元日倍沾裳”意味着新年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喜悦,而“蒲柳岂知浑易老”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敬畏。诗中还提到了屠苏酒和葵花,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希望和坚韧。

  3. 艺术特色:《庚子元日》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诗中的“惟馀一寸丹心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朝诗歌的独特魅力。

《庚子元日》是明朝陈子升的作品,而非宋代方回所创。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表达的深刻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