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袁提学

清地虚天渺何许,芒鞋未往意先飞。
山中叱石初平隐,月下吹笙子晋归。
不死真人千劫在,无垠浊世一尘微。
何当日咽丹池水,长共寒猿啸月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袁提学题皇甫真人清虚庵》是方回的作品,一首表达对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古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方回的生平:方回(1227年-1307年),字万里,号虚谷,是南宋时期徽州歙县人。他幼年失去双亲,后从其叔父学习,并最终成为理宗景定三年的进士。在仕途中,他曾向贾似道讨好,但后来因反对贾似道而被捕,并在城破后投降元朝,担任建德路总管,后来才归隐。
  • 作品风格:方回的诗作以古朴沉郁、意蕴深远著称。他的诗多表达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作品原文
  • 犹忆清虚下云汉,转头劫堑已灰飞。
  • 清地虚天渺何许,芒鞋未往意先飞。
  • 山中叱石初平隐,月下吹笙子晋归。
  • 不死真人千劫在,无垠
  1. 主题解读
  • 道家清静思想:诗中通过描绘“清虚”和“虚无”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向往。这种思想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虚空的,万物皆由道生,应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人生哲思: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即在纷繁复杂的世间寻找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多样且富有象征性,如“清虚”、“虚无”等词汇,既体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理解,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语言简练:虽然诗中有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但整体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体现了宋诗的典型风格。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次韵袁提学题皇甫真人清虚庵二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文化传承:该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宋代文人思想和审美取向的重要资料。

《次韵袁提学题皇甫真人清虚庵》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诗歌作品,也是了解宋代文人思想、生活态度以及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