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杨明府,高谊有缓急。
凌江每见访,烂醉必旬日。
知我欲东游,相拉过其宅。
城南登小舟,仅阔六七尺。
岸人观不退,莫知孰主客。
西风篙工喜,布被当帆席。
青蔬煮豆乳,滩转灶釜仄。
更觉气象古,酌酒瓷盏碧。
千山霜叶红,绵绮天组织。
郊坰有此奇,阛阓苦未识。
明府眼力高,心赏寄绝壁。
指似挂篰岩,茅屋拟便葺。
老夫今十年,往来钓台侧。
汗颜不敢登,人品霄壤隔。
夜宿鸬鹚源,荦确陟危石。
吾家三拜公,晚唐老诗伯。
衣冠世不坠,奕叶绍桂籍。
避地馆者谁,一僧年八十。
呜呼穷谷中,亦复有马迹。
纪事聊此吟,续烛借纸笔。
同杨明府华父夜宿鸬鹚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杨明府华父夜宿鸬鹚源》是南宋末期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桐庐杨明府在鸬鹚源的夜晚住宿经历,展示了诗人对杨明府高谊及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杨明府,高谊有缓急。”表达了杨明府深厚的情谊和高尚品德,这种品质使得他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接下来,“凌江每见访,烂醉必旬日。”展现了杨明府对作者的深厚友情和热情好客的性格,他们之间频繁的交往以及杨明府的热情邀请让诗人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温暖。
“知我欲东游,相拉过其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期待和愿望。通过这句话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这次夜宿鸬鹚源的经历既是一种偶然的机会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碰撞。
“城南登小舟,仅阔六七尺。岸人观不退,莫知孰主客。”生动地描绘了夜宿鸬鹚源的场景。诗人与杨明府一同登上小船,船体狭小,只能容纳六七个人。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诗人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西风篙工喜,布被当帆席。”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这种独特体验的喜爱和珍惜。
《同杨明府华父夜宿鸬鹚源》不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深刻的人生体验。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