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桥早行

田间夜打稻,茅茨耿明灯。
客行过篱外,吠犬似可憎。
放马啮露草,小憩寒塘塍。
坐念今民间,贪吏无与绳。
幸此岁稍稔,庶足供科徵。
不然岂不窘,况乃军旅兴。
往者孰柄国,未谓杞遽崩。
伪心感咎证,水旱常频仍。
兹独有年屡,天仁良可凭。
缓辔忽得句,数星陂水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桥早行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著名诗词,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方回(1227—1305),字万里,号遁斋、华泉、潜斋等,江西诗派殿军。元朝著名诗人、诗论家。其诗歌风格以沉郁雄浑见长,尤擅长七言律诗和绝句。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卓越成就,而且在诗论上也有所建树,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原文节选:田间夜打稻,茅茨耿明灯。客行过篱外,吠犬似可憎。放马啮露草,小憩寒塘塍。坐念今民间,贪吏无与绳。幸此岁稍稔,庶足供科徵。不然岂不窘,况乃军旅兴。往者孰柄国,未谓杞遽崩。伪心感咎证,水旱常频仍。兹独有年屡,天仁良可凭。

《朱桥早行》不仅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更蕴含了作者对于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深刻批评。诗歌中的“贪吏无与绳”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而“水旱常频仍”则反映了自然灾害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此外,诗中的“幸此岁稍稔”表达了农民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希望。

《朱桥早行》不仅展现了作者方回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也体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这首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深入研究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