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夜打稻,茅茨耿明灯。
客行过篱外,吠犬似可憎。
放马啮露草,小憩寒塘塍。
坐念今民间,贪吏无与绳。
幸此岁稍稔,庶足供科徵。
不然岂不窘,况乃军旅兴。
往者孰柄国,未谓杞遽崩。
伪心感咎证,水旱常频仍。
兹独有年屡,天仁良可凭。
缓辔忽得句,数星陂水澄。
朱桥早行
田间夜打稻,茅茨耿明灯。
译文:田中晚上打稻谷,茅屋的窗户透出明亮的灯光。
注释:田间:田野之中。打稻谷:收割稻谷。茅茨:指茅草盖的房子。耿:明亮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田间劳作时的情景。诗中通过描述夜晚田间打稻谷、茅屋窗户透出明亮的灯光等细节,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反映出农民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客行过篱外,吠犬似可憎。
译文:客行经过篱笆外,那些狗叫声让我感到讨厌。
注释:客行:客旅之人。篱笆外:篱笆外面。吠犬:狗叫。似可憎:好像很讨厌。
赏析:诗人在经过篱笆外时,被那些狗叫声所困扰。这里的“似可憎”表现出诗人对狗叫声的厌恶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乡村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狗咬人等。
放马啮露草,小憩寒塘塍。
译文:我放马吃露水草,小憩于寒塘边。
注释:放马:让马吃露水草。啮:啃食。露草:露水的草。寒塘塍:冷清的水塘岸边。
赏析:诗人骑马走在乡间的路上,看到路边有露水的草,便停下来休息。这里的“小憩”表示短暂停留,而“寒塘塍”则营造出一种冷清、寂静的氛围。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一段宁静时光。
坐念今民间,贪吏无与绳。
译文:坐下来思考百姓的生活,那些贪婪的官吏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
注释:坐念:坐下来思考。今民:现在的人民。绳:制裁、约束。
赏析:诗人在休息时,开始思考百姓的生活状况。他发现贪官污吏并未受到应有的制裁,这让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不满。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屡见不鲜,体现了他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幸此岁稍稔,庶足供科徵。
译文:幸运的是这一年庄稼稍微收成,这足以应付朝廷的各种科征。
注释:幸:庆幸。稔:收成好。科徵:朝廷征收赋税等名目的费用。
赏析:在诗人看来,如果今年农作物能够获得好收成的话,那么就足够应付朝廷的各种科征了。这说明诗人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于国家财政的担忧。
不然岂不窘,况乃军旅兴。
译文:否则岂不是更加窘迫,况且现在正是军旅兴起的时候。
注释:不然:如果不这样的话。窘:窘迫。况乃:何况是。军旅兴:军队出征或作战。
赏析:“不然岂不窘”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形势的担忧,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面临更大的困境。而“况乃军旅兴”则揭示了军旅活动可能给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当前形势的严峻性以及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往者孰柄国,未谓杞遽崩。
译文:以前的谁掌握国家的大权?我们还没有预料到杞国会突然灭亡。
注释:往者:以前的人或事。孰:哪个。柄国:掌权执政。未谓:未曾料到。
赏析: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即杞国的故事。杞国是一个小国,因为君主昏庸无能而导致其国家灭亡。诗人通过这个典故来警示自己和他人不要贪图享乐、沉溺于权力之中。
伪心感咎证,水旱常频仍。
译文:虚伪的心感受到自己的过错,水灾旱灾常常发生。
注释:伪心:虚伪的内心。咎证:过错的证据。水旱:这里指的是自然灾害。常频仍:经常发生。
赏析:诗人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时,发现了自己的虚伪之心,这让他感到内疚和惭愧。同时,他也意识到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这让他更加担忧民生问题。通过这两点的结合,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民生问题的忧虑。
兹独有年屡,天仁良可凭。
译文:只有今年的年景屡次不好,这样的天意实在可以依靠。
注释:兹:此处、今年。有年屡:年景屡次不好。天仁:上天的仁慈。良可凭:实在可以依靠。
赏析:诗人在经历了一系列困难之后,开始寻找希望和依靠的力量。他认为今年的年景屡次不好,但上天的仁慈却依然存在。因此,他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天的力量仍然可以为他提供支持和帮助。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天道、命运等方面的信仰和依赖。
缓辔忽得句,数星陂水澄。
译文:慢慢地驾车行驶,忽然间看到了几点星光映照下的水波清澈。
注释:缓辔:慢慢地驾车行驶。忽得句:忽然间得到了一个佳句。数星:几个星星。陂水:小池塘里的水。澄:清澈透明。
赏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之后,诗人终于找到了一丝安慰和希望。他慢慢地驾车行驶,忽然间看到了几点星光映照下的水波清澈。这一刻让他深感欣慰和满足。这里的“缓辔忽得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艰难困苦中逐渐找到方向和目标的过程;“数星陂水澄”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给人一种平静、愉悦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