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鲁至道

种薰不生莸,种莸不生薰。
人力异培植,草木各有根。
或不然此说,宜以变化论。
蛟鱼无头角,作龙行雨云。
曲糵酿成酒,醒者皆醺醺。
不见昔诸子,抠衣孔圣门。
仲由气暴虎,不使行三军。
欲俾赐也讷,故曰天何言。
不见孺悲子,取瑟使之闻。
色黄而在裳,深取六五坤。
志学及从心,非变尚何云。
南山隐雾豹,养其所变文。
明明德新民,此书洙泗孙。
所谓新者何,拾旧新是勤。
服可古衣冠,耕须故田园。
世惟有旧染,不可留一痕。
变人先变己,毋我求道原。
下愚彼不移,乌喙无兰荪。
昏昏与晓晓,火蛰仍复蟠。
人生悟此理,寸丹还一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鲁至道》是方回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变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下是关于《赠鲁至道》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赠鲁至道》的作者是元代诗人方回。方回的生平与诗作风格都对理解《赠鲁至道》有重要意义。
  2. 作品原文:《赠鲁至道》全文如下:“种薰不生莸,种莸不生薰。人力异培植,草木各有根。或不然此说,宜以变化论。”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中事物生长规律的观察与思考。在这首诗里,“种薰不生莸,种莸不生薰”指的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由于它们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无法相互影响;“人力异培植,草木各有根”则揭示了即使是同一种植物,其生长也受到不同的影响,各自有不同的生长路径和环境适应性;“或不然此说,宜以变化论”则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哲学性的思考,指出万物都有其内在的变化规律。
  3. 作品赏析:《赠鲁至道》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一次深入的自然观察和生命体验。这首诗通过对比“薰”和“莸”(一种常青藤类植物)的生长情况,展示了自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对“蛟鱼无头角,作龙行寸雨云”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界生命力量的赞美。同时,“曲蘖酿成酒,醒者皆醺醺。不见昔诸子,”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古代圣贤的敬仰以及对传统学问的尊崇。
  4. 创作背景:《赠鲁至道》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注意。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创作的,比如方回可能在某个地方看到两种植物因生长环境不同而无法共存的现象,从而启发他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地点等信息目前尚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代表了方回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
  5. 主题思想:《赠鲁至道》的主题思想在于探讨自然和生命的变化规律。作者通过对“种薰不生莸,种莸不生薰”等现象的观察,提出了“宜以变化论”的观点,这反映了他对于自然法则的认识和尊重。

《赠鲁至道》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在思想和艺术上展现了方回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思考。通过阅读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诗句,还可以深入理解自然和生命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