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鄮山书院诗并序

国学在国,乡校在乡。
在遂曰序,在党曰庠。
虞夏殷周,厥制弥详。
家亦有塾,以修以藏。
蒙而已养,长罔不臧。
下而为士,上而侯王。
莫不有师,扶纲植常。
生人之类,赖此以生。
四海九州,以治以平。
家德户行,靡刑靡兵。
岂若后世,丧实存名。
业岂无斋,论亦有堂。
所习伊何,止于词章。
剽窃掇拾,青紫为荣。
高虚卑浅,烛理弗明。
亦儒其冠,亦公亦卿。
鄮山之塾,谁实成之。
匪有所觊,而斯营之。
一圣百贤,厥庑煌煌。
睎之则是,景行是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氏鄮山书院诗并序》是南宋元初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词原文:国学在国,乡校在乡。在遂曰序,在党曰庠。虞夏殷周,厥制弥详。家亦有塾,以脩以藏。蒙而已养,长罔不臧。下而为士,上而侯王。莫不有师,扶纲植常。生人之类,赖此以生。四海九州,以治以平。家德户行,靡刑靡兵。岂若后世,丧实存名。业岂无斋,论亦有堂。所习伊何,止于词章。剽窃掇拾,青紫为荣。高虚卑浅,烛理弗明。亦儒其冠,亦公亦卿。鄮山之塾,谁实成之。匪有所觊,而斯营之。一圣百贤,厥庑煌煌。睎之则是,景行是行。

  2. 诗歌背景:宋代末年,元军南侵,许多学者选择了降元,方回却坚守民族气节,不为元朝出力。他的这一行为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在《赵氏鄮山书院诗并序》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 诗歌鉴赏:方回的诗歌创作多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风气,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善于运用典故,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赵氏鄮山书院诗并序》中,他通过对古代教育的追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教育的重视。

  4. 诗歌影响:方回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赵氏鄮山书院历史和文化的记录,也是对其个人思想的一种体现。在文学史上,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研究宋代教育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赵氏鄮山书院诗并序》不仅展示了方回深邃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思想风貌。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文化面貌和社会心态,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于教育和传承文化的深深敬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