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 秦淮观斗舟有感,追和思远楼

惆怅秦淮路。慨当年、商女谁家,几多年数。死去方知亡国恨,尚激起、浪花如语,应不为、黍峰蒲缕。花隔青溪胭井湿,又谁省、此时情绪。云盖拥,翠阴午。
汨罗无复灵均楚。到如今、荃蕙椒兰,尽成禾黍。疑是龙穿王气,遗恨六朝作古。□留与、浮歌载醑。天外长江浑不管,也无春无夏无晴雨。流岁月、滔滔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郎·秦淮观斗舟有感,追和思远楼》是宋代诗人王奕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写秦淮河畔的观战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亡国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切。下面将从作品原文、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品原文
  • 惆怅秦淮路:词的开篇即以“惆怅”二字起头,描绘了一幅秦淮河两岸的景象,流露出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 慨当年、商女谁家,几多年数:此句表达了对历史上某事件的记忆与思考,暗示了商女之歌可能带来的亡国之痛。
  • 死去方知亡国恨:此处指出只有当国家灭亡时,人们才恍然大悟,感受到亡国的悲痛。
  • 尚激起、浪花如语:用波浪激起的话语象征着历史的回声,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事件的哀叹。
  • 应不危攥又谁省、此时情绪:这里讨论了历史的残酷性和对个人情绪的影响,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
  • 云盖拥,翠阴午: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加强了词中的悲凉之感。
  • 汩罗无复灵均楚:此处提及屈原的故事,表明在历史的某些时刻,文化与精神的支柱被摧毁。
  • 到如今、荃蕙椒兰,尽成禾黍:这句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感,象征性地将曾经繁荣的文化与自然景象比作已经枯死的禾苗。
  1. 主题思想
  • 亡国之痛:整首词的核心是对亡国历史的反思和对亡国之人的同情。王奕在此词中通过描述历史事件和个人感受来表达这种痛苦。
  • 历史反思: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现在的荒凉,词人对历史的变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评价。
  • 文化失落:词中提到的“荃蕙椒兰”等意象,反映出传统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丧失和变迁。
  1. 艺术特色
  • 情感深沉:全词充满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对秦淮河的描述,传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 意象丰富:使用了大量的传统意象如“商女”、“屈原”,以及自然景象“绿阴”和“禾黍”,这些意象增强了词的意境与感染力。
  • 结构严谨:词的结构布局合理,开头铺垫、中间发展、结尾收尾,层层递进,使得整首词既具有深度又易于理解。

《贺新郎·秦淮观斗舟有感,追和思远楼》不仅是一首表达对亡国历史痛楚的词作,也是王奕借古讽今、寄托深情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怀念,词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