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秦淮路。慨当年、商女谁家,几多年数。死去方知亡国恨,尚激起、浪花如语,应不为、黍峰蒲缕。花隔青溪胭井湿,又谁省、此时情绪。云盖拥,翠阴午。
汨罗无复灵均楚。到如今、荃蕙椒兰,尽成禾黍。疑是龙穿王气,遗恨六朝作古。□留与、浮歌载醑。天外长江浑不管,也无春无夏无晴雨。流岁月、滔滔去。
【注释】
①秦淮观斗舟:指在秦淮河观看斗船。
②怅恨:伤感,遗憾。
③商女:泛指卖唱的歌妓。
④几多年数:几年的时间。
⑤黍峰蒲缕:指春秋时楚国的黍田上长着茂盛的禾穗,而王孙游猎时则用细长的蒲草做绳索。
⑥花隔青溪:指芍药花开时节。
⑦云盖拥:形容云彩环绕着。
⑧荃蕙椒兰:指美好的花草。
⑨禾黍:指庄稼。
⑩□:一种香草名。
⑪流岁月:流逝的年华。
⑫滔滔:水势浩大的样子。
【赏析】
《贺新郎·秦淮观斗舟有感》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作品。这首词写于淳熙八年(1179)春间,当时姜夔客居金陵,登高望远,感慨良多,于是写了这首词。此词上片追忆当年南渡前,秦淮河边的繁华景象;下片感叹如今物是人非,国破家亡,一片凄凉。全词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无限眷恋和对故都的深沉哀悼。
首句“惆怅秦淮路”点明题意。秦淮河畔,当年繁华,而今却是一片荒凉。
“慨当年、商女谁家”,承上启下,写景抒情兼及历史。当年,秦淮河边,商女们载歌载舞;如今,只有“胭井”(古代妇女洗浴用的木桶)里还留着她们的余音。“死去方知亡国恨”,这是屈原《离骚》中的句子,化用此处,表达出自己痛定思痛的感慨。“尚激起、浪花如语”,浪花仿佛在诉说往事,这一句既写出了景色的美丽,也表现了词人的感慨。“应不为、黍峰蒲缕”,黍峰蒲缕指的是楚地的黍田和蒲类植物,这里用来比喻故国。词人感叹,这些美好的景物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而自己的国家也已经灭亡了。
“花隔青溪胭井湿”以下,由昔时的欢娱写到如今的寂寥。芍药开的时候,青溪边花香四溢,而现在,只有胭井里的水还在滴滴答答地流淌着。这两句既写出了自然景物的变化,也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繁华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叹。
“又谁省、此时情绪”,意思是又有谁能理解我现在的心情呢?这一句表明词人已经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之中。“云盖拥,翠阴午”,云遮天蔽日,翠绿的树荫笼罩着中午的阳光。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然而,这画面却与词人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他更加感到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炎凉。
“汨罗无复灵均楚。”屈原是楚国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句流传千古,被誉为“诗圣”。这里的“灵均”指的是屈原。这句的意思是说,如今楚国没有了屈原这样的人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领土被侵略者占领。“到如今、荃蕙椒兰,尽成禾黍”,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痛苦。
“疑是龙穿王气,遗恨六朝作古。”是一种传说中能穿破云雾的神兽,这里指代的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经下令焚书坑儒,使得许多珍贵的文化典籍和人才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句的意思是说,秦始皇这样做真是让人痛心疾首,他的遗恨也成为了六朝王朝灭亡的标志。“□留与、浮歌载醑。”这句的意思是说,希望那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继续延续下去,让人们能够继续享受生活的美好。
词人以“天外长江浑不管,也无春无夏无晴雨。流岁月、滔滔去”作为结束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之外的事情都与我无关,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天气的变化都与我无关。时间就像流水一般不停地流逝,而我的一生也已经走到了尽头。整首词通过对秦淮河两岸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繁华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