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祖文中,曾于夫子,受罔极恩。
有宇宙以来,春秋而后,三纲所系,万古常存。
列国何时,东吴何地,十哲之中尚有言。
况今也、与圣贤邦域,同一乾坤。
卑飞难傍天阍。
但勃窣衔香拜圣门。
要水看黄河,山登岱岳,鲁求君子,学究中原。
虽有他人,不如同姓,仰止文星出禁垣。
又安得,借蒙庄大瓢,酌泗水之源。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醉东风”、“花间令”等。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此词为《东坡乐府》之一,作者为北宋文学家苏轼。文中、曾于夫子,受罔极恩。罔极恩:《孟子·梁惠王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有宇宙以来,春秋而后,三纲所系,万古常存。宇宙、春秋:指国家和时代。三纲:古代以“君臣、父子、夫妇”为三纲。
列国何时,东吴何地,十哲之中尚有言。十哲:指战国时齐的孟轲,鲁的颜渊、子路、冉有、仲由,宋的司马光,燕的苏秦、张仪、蔡泽,秦的甘茂、杜邮之等。
况今也、与圣贤邦域,同一乾坤。况今:指现在。邦域:国中地区。
卑飞难傍天阍。卑飞:指地位卑下的臣子。阍:门卫,这里指皇帝。
但勃窣衔香拜圣门。勃窣:形容谦卑的样子。
要水看黄河,山登岱岳。要水:指求学问或求学问道。
鲁求君子,学究中原。《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虽有他人,不如同姓,仰止文星出禁垣。同姓:指同姓的人。仰止:仰望。文星:指孔丘。
又安得,借蒙庄大瓢,酌泗水之源。《庄子·逍遥游》:“吾将曳尾于涂中。”
【赏析】
这是一篇颂扬孔子的文章。全词用七组句子组成,每组都是对孔子的颂扬。
第一组是写孔子的崇高地位。开头一句说,孔子是自己的先祖孔子(文中),曾受到孔子的恩德,其恩深重。这里的“罔极恩”,是指“无涯际之恩”。
第二组写孔子的历史影响。“有宇宙以来,春秋而后,三纲所系,万古常存。”这里所说的“宇宙”,是指世界。“春秋”指的是春秋时期,也就是周朝时期。“三纲”,是指儒家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从宇宙产生以来,从春秋时期开始,儒家学说就成为维系社会政治秩序的三大支柱。
第三组描写了孔门弟子的广泛分布和杰出才能。“列国何时,东吴何地,十哲之中尚有言。”这里说的是孔子的学生遍布天下,其中有的在东吴,有的在中原。这里所说的“十哲”,指的是孔子的门弟子中的十位杰出人物。
第四组是写孔子的学问和成就。“况今也、与圣贤邦域,同一乾坤。”这里说的“今也”指今天。这意思是说,今天的国家和地域和古代一样,都是伟大的天地,一样的广阔广大。
第五组写孔子的品德和精神追求。“卑飞难傍天阍。但勃窣衔香拜圣门。”这里的意思是说,那些卑小的臣子难以接近高高在上的君王。但是仍然谦恭地带着香来拜见圣人。
第六组写学习之道。“要水看黄河,山登岱岳。鲁求君子,学究中原。”这里的意思是说,想要学习就要像黄河一样不断向前流动(比喻不断地学习)。要想学到真东西,就要到泰山去攀登(比喻到好的学习环境去)。这里的“鲁求君子”,是说鲁国的孔子(孔丘)是君子(有道德品质的人)。“学究中原”就是希望人们到中原去学习。
第七组表达对孔丘的敬仰之情。“虽有他人,不如同姓,仰止文星出禁垣。”“仰止”的意思是仰望。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尽管有很多同姓的人,但他们不能和孔丘相比,因为他们没有像他那样的光辉。这里的“文星”指的是孔子。“出禁垣”就是走出皇宫,来到民间。
整首词通过对孔子的颂扬表达了对孔子深深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