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柴门,如许春光,幽思无聊。
渐浅藻浮青,烟生溪口,长松分翠。
晴蔽山椒。
断续人家,参差林麓,官道遥通大石桥。
香风起,又吹残秾李,落尽夭桃。
竹篱夹住墙腰。
更北舍东邻屋覆茅。
喜叱叱村童,畦边驱犊,乌乌渔夫,浦外鸣桡。
时见斜阳,平连莽苍,荷锸随身下采樵。
都休问,问王孙芳草,愁绝魂销。

【注释】:

  1. 徙倚柴门:徒,只。倚,靠着、倚靠在。柴门,用柴草编成的门。
  2. 如许:这样。
  3. 幽思:指隐逸的思想。
  4. 渐浅藻浮青:渐渐的轻风吹过,水波荡漾,青色的水面泛出涟漪。
  5. 烟生溪口:烟雾从溪流的源头升起。
  6. 长松:长着茂盛的树冠的松树。
  7. 晴蔽山椒:晴朗的天气,遮蔽了山头。
  8. 断续:不连续、断断续续。
  9. 参差:参差不齐。
  10. 官道:古代帝王所修的道路。
  11. 香风起:微风轻轻吹来,带来了阵阵芳香。
  12. 秾李:肥美的果实。这里指春日盛开的桃花。
  13. 夭桃:夭艳的桃花。
  14. 竹篱:竹制的围墙。
  15. 夹住:围住、环绕。
  16. 北舍:北面的房子。东邻屋:东面邻屋,这里指靠近东面的屋子。
  17. 屋覆茅:屋顶上堆满了茅草。
  18. 叱叱村童:大声吆喝着让村童们过来帮忙。
  19. 畦边驱犊:在菜园边赶牛。
  20. 乌乌:形容鱼划水的声音。
  21. 渔夫:打鱼的人。
  22. 时见斜阳:不时地看见夕阳西下。
  23. 平连莽苍:平展的大地被绿野覆盖。
  24. 荷锸(cǎo):扛着铁锹,表示劳作归来。锸,锄头。
  25. 都休问:暂且不去询问。
  26. 问王孙芳草:去问问那些已经离开家乡,在外漂泊的人。
    【赏析】:
    《沁园春·其一》作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春天,是辛弃疾为避金兵南侵之祸,由江西经福建、广东、广西而入湖南,再转湖北,最后定居于汉阳龟山脚下时写的。这首词以写景为主,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篇语言清新淡雅,意境优美,结构严密,层次清晰。
    “徙倚柴门,如许春光,幽思无聊。”词人闲坐柴门,欣赏着满眼春色,但内心却感到一种空虚无聊。“渐浅藻浮青,烟生溪口,长松分翠。”随着春天的到来,江边的水波也慢慢荡漾开去,青绿色的水波仿佛有层层叠叠的样子,远处的长松则分外郁郁葱葱。“晴蔽山椒,断续人家,参差林麓,官道遥通大石桥。”晴天时,青山被云遮得只剩下山顶的部分,山腰的村庄时而出现时而隐藏;道路弯弯曲曲,穿过林子,一直通到大石桥那里。词中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而又略带寂寥的春天景色。
    “香风起,又吹残秾李,落尽夭桃。竹篱夹住墙腰。更北舍东邻屋覆茅。”一阵和煦的春风又吹来了,将树上剩余的残花吹落,将枝头最后的桃花吹落。那堵竹篱紧紧地围绕着墙头,而北边的邻居家房子顶上盖满了茅草。词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春天画面。
    “喜叱叱村童,畦边驱犊,乌乌渔夫,浦外鸣桡。”听到孩子们高声呼喊让村里的孩童过来帮忙,看到田间的水牛在犁田,听到渔民在河边划船的声音,词人感到无比的喜悦。这里的“喜”字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平连莽苍,荷锸随身下采樵。”不时地看见斜阳映照下的田野景象,平缓的大地一片荒凉,而自己则拿着工具下地砍柴。“都休问,问王孙芳草,愁绝魂销。”既然这些美景都不重要,那就不要去问了吧!去问问那些已经离开家乡,在外漂泊的人。他们是否还记得这片曾经熟悉的土地?是否还怀有那份深深的乡愁?词句虽然简短却感情真挚,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