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井梧阴,庭树暝。 井边的梧桐树阴影斑驳,庭中树木已经暗淡。 - 井梧阴: 指井边梧桐树的阴影。 - 庭树暝: 庭院中的树木也显得昏暗,天色已晚。 2. 寂寂画栏人静。 画廊之中寂静无声,没有人声。 - 寂寂: 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声音。 - 画栏: 指的是装饰有图画的长廊,常用于宫殿中。 - 人静: 表示周围非常安静,没有其他人的声音。 3. 蜡子焰,蟹衣筐。
诗句释义 1 小檀槽: 指乐器,檀木制成,通常用于琵琶等弦乐器。 2. 新捍拨: 指琵琶或类似乐器的新琴弦。 3. 弹就夜堂秋月: 在夜晚的厅堂中弹奏,月光如秋水般澄澈。 4. 银箭断: 描述音乐声如同箭一样锋利,突然中断。 5. 玉钗凉: 用玉钗触碰时感到凉爽,可能意味着冷风或者手指的寒冷。 6. 烛槃红泪长: 形容蜡烛燃烧时,泪水在烛盘上凝结成红色的痕迹,显得长久而哀伤。 7. 寒角动:
【注音】 更漏子(gèn lòu zhū):唐教坊曲名。 其三:第三首。 幔钩绳(miǎn gōu shéng):帷帐上系着的绳子。 复斗穗:指星斗。古人把斗柄与北斗星联系起来,以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定季节。斗柄指向南方时,是夏季,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和斗勺相叠,形如斗状,所以称“复斗”。 寒夜美人半睡:指美女在寒冷的夜里,被惊醒后半坐半躺的样子。 云掩絮:云层遮住了柳絮。 月胧明:月光朦胧,隐隐约约
【译文】 灯前自己裁剪鲛丝和兽锦,灯下自己测量尺子和刀头。 晚来寒风多么刺骨啊,园中雾气薄,树木花落。 水面星影摇动池阁,山犬吠声,草虫鸣叫。 曲房内魂惊魂飞,魂灵在暗处颤抖。 【注释】: 1. 漏(lòu)子:古时的一种计时器,形如壶或盆,壶口刻有时辰,以铜为底,上覆斗,斗中盛水,壶盖扣于斗上,壶盖上刻有记时之字,故名。 2. 剪(jiǎn):剪裁,这里指缝制或裁剪。 3. 鲛(jiāo)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更”指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五刻,故称。“漏”指古代计时器,即铜壶滴漏,因铜壶中盛满水后,水从壶嘴流出,一昼夜共滴水七十二次,称为一更。“子”是词牌名的别体。“其”是第一的意思。 枣屏深,桦烛冷。 枣树屏风深,桦木蜡烛冷清。 复壁照人双影。 双层墙壁上照出人的两个影子。 鱼坠管,兽衔环。 鱼形的漏水管和兽形的漏水环。 一床衾枕单。 一张被褥和枕头。
【解析】 此诗为咏春景的词。上阕描写了春天的景色,下阕则以拟人化手法写杜鹃声哀婉动人。 “无数落花人不惜”,“不惜”指“人”对于落花的态度——不吝惜地将它们拾起,洗净、染红后献给自己,用以沐浴。 “胭脂不使作香泥”,“胭脂”指“人”用花来装饰打扮。此处指“人”不用鲜花做胭脂,而用它来做成泥土,即把花朵埋入土中做成肥料。 “莺掠去东西”,莺儿飞走了,不知飞向哪里。 “休絮乱,与丝齐”
【译文】 五更时分,风吹雨打,仿佛是零敲断打的钟鼓声。 残叶在风中摇曳,落花在空中飘荡,凄凉的来敲我的门。 雁阵南飞,声声入耳,传来了离人的一片伤心。 倚靠半枕,拥着孤衾,相思成疾不能成眠。 注释: 1. 五更风:指夜晚的风。五更,古代计时法,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2. 三点雨:指夜晚的雨,三点指的是夜晚的时辰之一,即戌时,此时正是下雨的时候。 3. 零钟断鼓
【解析】 此诗为《更漏子》组词之二。“春风香,秋月弄”写景抒情。“断送十年残梦”点明主题。“如意曲,定情诗”抒发感情。“巫山高,湘水远”写景抒情。最后两句是想象之辞,寄托诗人的希望和理想。 【答案】 译文: 春风送来阵阵花香,月亮也似有意地在玩弄着我。 我苦苦地想了整整十年的梦,可如今却已像断了线的风筝,被无情地吹散了。 那支如意曲子,那首定情诗歌,都是我相思不自禁时所唱。 巫山之高,湘江之远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 露初凝:夜露刚刚凝聚,指清晨时分。 风渐起:风渐渐吹起了。 月到碧天如洗:月亮升起,映照在碧蓝的天空中,像被洗涤了一样。 深夜梦,少年心:夜晚的梦境,少年时的梦想。 沉吟误到今:沉思着直到天明。 秋将尽,愁难整:秋天即将结束,愁绪难以整理。 更被笛声勾引:笛声更加撩人,让人心神不宁。 千重水,万重山:形容路途遥远,困难重重。 征人何日还:征人何时才能回到家乡? 赏析:
更漏子·月夜 画帘前,雕槛外。 月影欲来花碍。莲露寂,竹风清。 萝墙一半明。 剪灯媒,挥麈尾。 情绪不过如此。歌婉转,听飘摇。 谁人弄玉箫。 注释: - 画帘前,指女子的绣帘靠近画有花纹的窗槛。 - 雕栏外,指的是女子居住的楼阁的栏杆外面。 - 月影欲来花碍,描绘了月光与花朵相互映衬的景象。 - 莲露寂,形容露珠在莲花上静静地存在。 - 竹风清,描述了风吹过竹林的声音清脆悦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