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屏深,桦烛冷。
复壁照人双影。
鱼坠管,兽衔环。
一床衾枕单。
更漏咽。
楼头月。
偏射小窗明蛤。
红幕掩,鹊桥低。
银河又向西。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更”指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五刻,故称。“漏”指古代计时器,即铜壶滴漏,因铜壶中盛满水后,水从壶嘴流出,一昼夜共滴水七十二次,称为一更。“子”是词牌名的别体。“其”是第一的意思。
枣屏深,桦烛冷。
枣树屏风深,桦木蜡烛冷清。
复壁照人双影。
双层墙壁上照出人的两个影子。
鱼坠管,兽衔环。
鱼形的漏水管和兽形的漏水环。
一床衾枕单。
一张被褥和枕头。
更漏咽。
时钟报时的声音,声音低沉。
楼头月。
楼上的月光,月亮高悬。
偏射小窗明蛤。
偏斜的光照亮小窗户里的蛤蜊。
红幕掩,鹊桥低。
红色的帷幕遮住了,鹊桥也变得低矮了。
银河又向西。
银河在西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夜晚的闺怨诗。开头两句写室内环境之幽静,“枣屏深”、“桦烛冷”,以枣树与桦木为帘,以冷烛为灯,营造出一种幽暗、寒冷的气氛;“复壁”二字暗示了屋内有两层墙,“鱼坠管”、“兽衔环”则写出了屋外夜色的清冷和寂静。“一床衾枕单”一句,点出了诗人独自对坐的孤寂。
“更漏咽”二句,承上启下,由室内转到了室外。“楼头月”三句,描绘了夜阑人静时的景象:一轮明月高挂于夜空,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照射入室,使得室内的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晰。而此时诗人正对着明月沉思,思绪万千,不禁想起了远在天边、相隔万里的牛郎织女,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相思之情。
“红幕掩”三句,诗人将视线转向窗外,只见那红色的帷幕已经落了下来,遮挡住了通往人间的通道;而那鹊桥也因为夜色的降临而变得低矮起来。这几句既表现了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寂寞,又隐含着诗人对于爱情的向往与渴望。
“银河又向西”一句,将整个画面拉回到了现实之中。虽然夜色已深,但诗人的心情并未因此沉沦下去。相反,她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只要心中有爱,天涯海角也能相会。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