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嶓冢水,直泻到东州。不拣秦淮吴楚,明月一家楼,何代非卿非相,底事柴桑老子,偏恁不推刘。半体鹿皮服,千古晋貔貅。
过东鲁,登北固,感春秋。抵掌嫣然一笑,莫枉少陵愁。说甚萧锅曹石,古矣苏吟米画,黑白满盘收。对水注杯酒,为我向东流。

水调歌头·和陆放翁多景楼

迢迢嶓冢水,直泻到东州。不拣秦淮吴楚,明月一家楼,何代非卿非相,底事柴桑老子,偏恁不推刘。半体鹿皮服,千古晋貔貅。

过东鲁,登北固,感春秋。抵掌嫣然一笑,莫枉少陵愁。说甚萧锅曹石,古矣苏吟米画,黑白满盘收。对水注杯酒,为我向东流。

注释:

迢迢:形容遥远。

嶓冢(bó zhuō):山名。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北。

不拣:不论。

秦淮、吴楚:泛指长江下游一带地区,包括江苏南京和浙江杭州等地。

何代、非卿非相:意谓不管在哪个朝代,都不分什么君臣贵贱。

柴桑(shān cāng):地名,在江西九江市西南。老子,指陶渊明。

偏恁:偏要这样。

刘:指东汉末年的刘璋。

千古:很久远。

东鲁:指东鲁国,即春秋时期的鲁国。

北固:指北固山,在今天的镇江市北固山上。

春秋:指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抵掌:击掌。这里指拍肩。

嫣然(yān yán):微笑的样子。

萧(xiāo)锅、曹石:都是指历史上有名的贤相良史。

苏(su)吟、米画:都是指苏轼。

黑白:指书法上的墨黑与朱红两种颜色。

注酒:把酒倒进酒器中的动作。

赏析:

《水调歌头》是一首咏怀词,作者借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感受。这首词的上片以陶渊明自比,下片则以诸葛亮自比,全词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迢迢嶓冢水,直泻到东州。”这两句写景起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为后文抒情作铺垫。

“不拣秦淮吴楚,明月一家楼”,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繁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繁荣景象的自豪之情。

“何代非卿非相,底事柴桑老子,偏恁不推刘。”这几句是对古代名臣的评论,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伟人的敬仰之情。

“半体鹿皮服,千古晋貔貅。”这两句赞美了古人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过东鲁,登北固,感春秋。”这三句则是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抵掌嫣然一笑,莫枉少陵愁。”这几句则是对杜甫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敬仰之情。

“说甚萧锅曹石,古矣苏吟米画,黑白满盘收。”这几句是对苏轼的评述,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对水注杯酒,为我向东流。”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