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景照疏雨,层阁有馀清。
浮云卷霭,独树花发自分明。
池北池南草录,共握手而相顾,远近听泉声。
野果新成子,山鸟自呼名。
人寂寞,山坱圠,水澄泓。
有竿斯竹,无数春笋满林生。
酌酒会临泉水,求寿藤与蟠木,扶汝醉初醒。
宛是野人也,无事亦无营。
水调歌头·暮春山居
返景照疏雨,层阁有馀清。浮云卷霭,独树花发自分明。池北池南草录,共握手而相顾,远近听泉声。野果新成子,山鸟自呼名。人寂寞,山坱圠,水澄泓。有竿斯竹,无数春笋满林生。酌酒会临泉水,求寿藤与蟠木,扶汝醉初醒。宛是野人也,无事亦无营。
注释:
- 返景:日光或月光反射回来的景象。2. 层阁:指高耸入云的楼阁。3. 馀清:余下的清凉之意。4. 浮云卷霭:浮云缭绕着山岚。5. 独树花发:只有一棵树上开满了花。6. 草录:记录、抄书的意思。7. 把手:握手,比喻亲近的意思。8. 远近听泉声:远处和近处都可以听到泉水的声音。9. 野果新成子:新鲜的野果。10. 山鸟自呼名:山鸟自报其名。11. 人寂寞:人感到孤单。12. 山坱圠:形容山峰重叠如屏障。13. 水澄泓:清澈的水波荡漾。14. 有竿斯竹:有这根竹子。15. 无数春笋满林生:无数的春笋在树林里生长。16. 酌酒会临泉水:在泉水旁喝着酒。17. 求寿藤与蟠木:寻找能带来长寿的藤蔓和树木。18. 扶汝醉初醒:扶着你让你从醉酒中醒来。19. 宛是野人也,无事亦无营:好像是一位没有功名利禄的隐士,过着闲适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在暮春时节山居时所作。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返景照疏雨,层阁有馀清”,描绘了夕阳映照下山峦间飘渺的薄雾和清新的空气,以及高耸入云的楼阁在晚风中显得格外清幽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诗中的意境。
颔联“浮云卷霭,独树花发自分明”进一步拓展了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将天空中的云彩与树木上的花朵进行了对比。这里的“独树花发”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中的生命力,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赞美。
颈联“池北池南草录,共握手而相顾,远近听泉声”则转向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诗人在山间的池塘边漫步时,与周围的草木进行亲密的交流,这种亲近自然的行为使得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联系。同时,远处传来的泉水声也成为了诗人心境中的一部分,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尾联“酌酒会临泉水,求寿藤与蟠木,扶汝醉初醒”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这里,诗人不仅追求自然的美好,还试图通过饮酒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安宁。最后一句“宛是野人也,无事亦无营”则是诗人对自身状态的总结和升华。他认为自己的生活就像是一个无忧无虑的野人,不需要过多的功名利禄,只希望能够过上平静而自在的日子。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心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致远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