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承谦
双双燕 春愁易满,记红到樱桃,乍逢欢侣。 几番携手,醉里听残杜宇。 曾向花源问渡,是水国、风光多处。 可应酒殢香留,不记江南春雨。 南浦 清阴如故。 谁料得重来,暗添凄楚。 月篷烟棹,载了冷吟人去。 可惜千条弱柳,更难系、轻帆频住。 如今绿遍桥头,尽作情丝恨缕。 译文: 春天的忧愁容易充满,记得那些红到樱桃树上,刚刚重逢的喜悦伴侣。 几次携手共度欢乐时光,醉意中听着断肠的杜鹃声。
祝英台近 碧鲜庵相传为祝英台读书处,明邑令谷兰宗先生镌一词于壁,秋日过之,因和原韵 楚云归,湘佩杳,芳意寄琼箸。 碧藓苍苔,曾记读书处。 未输锦水鸳鸯,花丛蛱蝶,长自向、春风容与。 便应虑,留作粉本流传,千年赋情语。 缥缈青莺,应把旧游觑。 只今月冷空山,香消幽谷。 想犹有、凌波来去。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律诗。上片起二句写碧鲜庵是祝英台读书处,谷兰宗先生曾题词刻石,以志纪念
诗句解析 1 凉满院。雨后碧云齐卷 - 凉满院:描述整个庭院中弥漫着凉爽的空气。 - 雨后碧云齐卷:形容雨后的天空,云层被雨水洗净,显得格外清新和宁静。 2. 莲叶东西飞月浅 - 莲叶:指的是荷花的叶子。 - 东西飞月浅:描述月亮从荷叶的缝隙中露出来,显得特别明亮和美丽。 3. 红妆窥半面 - 红妆:红色的妆容,这里可能指的是女子的妆容。 - 窥半面:指女子偷偷地看着某人。 4. 香气因人近远
诗句翻译 彩云散后,空想象、镜中眉抚。 - “彩云散后”:描绘了一幅天空被云朵染红的美景后云彩消散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 “空想象、镜中眉抚”:通过“空想”和“抚”两个动作,表现出思念之人无法触及对方,只能通过回忆来感受与对方的情感联系。 忆桂月齐看,华灯双照,谁解分飞苦。 - “桂月齐看”:指的是中秋节期间月亮与桂花并放的美景。 - “华灯双照”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性在庭院中的情景。她穿着华丽的服饰,头戴荷叶形的头饰,脚穿花鞋,身姿优雅。她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坐在院中的椅子上休息。 诗句1:“荷髻翻新,裙花露茜。” 描述了她的发髻和裙子。荷花形状的发髻是新鲜的,裙子上有露水的颜色是红色。 诗句2:“朝来倦把珠帘卷。” 描述了她的心情。早晨醒来后,她感到有些疲倦,不想继续做家务,所以把窗帘拉开一些。 诗句3:“因循飘过楝花寒
南歌子四首其二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之情的诗歌,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浅笑眉舒恨: - 浅笑:女子轻轻一笑,带着些许含蓄和期待。 - 眉舒恨:她的眉头舒展,似乎在表达一种深深的愁绪。 2. 微词脸晕潮: - 微词:女子用轻柔的话语表达不满或忧虑。 - 脸晕潮:形容她的脸色因情绪激动而泛起红潮。 3. 偷近楚宫腰: - 偷近:形容女子偷偷地靠近某人。 - 楚宫腰:楚楚动人的腰身
诗句原文: 才画纤蛾,便携纨扇,浓颦浅笑欢何限。 译文: 刚刚描绘出纤细的蛾眉,便带着轻纱般的折扇,她那浓重的眉毛和浅浅的笑容充满了无尽的快乐。 注释: 1. 才画纤蛾 - 刚刚描绘出纤细的蛾眉:这里用“才画”形容对女性形象的精细描绘,突出了其美丽动人。"纤蛾"则是指细长而有弯曲形态的蛾眉,通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眉形。 2. 便携纨扇 - 便带着轻纱般的折扇:这里的“便携”意味着随身携带
这首诗是苏轼的《踏莎行》四首中的第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吹絮帘前,簸钱堂后,眼期心诺相逢骤】 “吹絮”指的是柳絮飘飞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帘前”、“堂后”则描绘了主人公在春天里的居所,可能是室内也可能是室外。“眼期心诺”表示主人公期待与某人见面的心情。“相逢骤”则形容这种相遇来得突然且快速,可能是一种意外或惊喜。 【别来真个远于天,当时悔不携罗袖】
南歌子四首 其三 茜袖凝香重,银灯照影娇。 人去月痕消。 画堂空似水,可怜宵。 注释: -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一位女子穿着茜色的袖子,香气浓郁,她站在月光下的身影显得格外娇美。 - 接下来描述了这位女子离去后,月亮的光影也随之消散,只剩下空旷的画堂和寂寞的夜晚。 - 下片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孤独和空虚的感受,仿佛整个画堂都像水一样清澈透明,而自己却在这样的夜晚里感到无比的凄凉和无助。 赏析:
南歌子四首 其一 月上轻罗扇,凉生小画衣。 玉腕又重携。 曲池风吹定,水萤飞。 注释:月亮升起在轻轻摇曳的罗扇上,凉爽的气息从薄如蝉翼的小衣服中透出。手腕纤细如同玉制,又被你紧紧握住。曲池边的清风已经吹得我心神不定,而池塘里闪烁着点点萤火虫的光。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夜晚的闺房中,被微风拂动的轻纱所围绕,她感到清凉,同时也感到了某种不安。她的手被一个男子紧紧握住,他的眼神似乎有些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