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行将尽,节序逼清明。
昨朝骑马西舍,春酒醉宜城。
芳草争青南陌,燕子初来华屋,此处幸无兵。
绝裾思往事,老去泪纵横。
平阳阪,汾水驿,铁戈声。
归来千里旅榇,有子愧成名。
屈指近当寒食,也插新坟杨柳,杜宇血三更。
翘首禹山道,肠断若为情。

《水调歌头·清明》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节序逼清明,作者骑马到宜城的春天里去赏景、饮酒;下片写作者在千里旅榇中,思念往事和亲人,感叹岁月易逝。全词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译文:
二月初,行将结束,节气逼迫进入清明节。
前一日骑马向西舍,春酒醉在宜城。
芳草争夺着绿南陌,燕子初来华屋,此处有幸无战争之祸。
决然剪断衣带,思往事,老去泪纵横。
平阳阪,汾水驿,铁戈声。
归来千里远,有子愧成名。
屈指近当寒食,也插新坟杨柳,杜宇血三更。
翘首禹山道,肠断若为情。
注释:

  1. 壬午: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作者任杭州通判。
  2. 二月行将尽:二月快完了。
  3. 节序逼清明:节气逼进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三月三日或四日。
  4. 昨朝骑马西舍:昨日骑马到西边的住所。
  5. 春酒醉宜城:春天里的美酒让人陶醉。宜城,地名,今河南宜阳县,位于汉水北岸,因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建都而得名。
  6. 芳草争青南陌:芳草争相向南方的大道上伸展。
  7. 燕子初来华屋:燕子开始飞回旧居的屋檐。
  8. 绝裾思往事:剪断衣服的下摆,表示断绝过往,怀念往事。
  9. 平阳阪:即平阳路,地名,在今山西吕梁市临县境内。
  10. 汾水驿:即汾河驿站,地名,在今山西临汾市尧都区西南。
  11. 铁戈声:兵器碰撞的声音,暗示战事。
  12. 归来千里旅榇:回来的时候带着沉重的灵柩。
  13. 有子愧成名:儿子没有成就名望,自己感到惭愧。
  14. 屈指近当寒食:屈指算来,即将到了清明节。
  15. 也插新坟杨柳:也插上新坟周围的柳树条。
  16. 杜宇血三更:杜鹃啼叫到半夜时分。
    赏析: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词人以清明时节为背景,借赏花饮酒之际,回忆与亲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与无尽哀愁。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