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悲秋日,初筵动旅情。
若能为楚舞,何处得秦声。
翠羽当轩媚,红妆耀日明。
兴亡成底事,洒泪忽沾缨。
衡藩旧邸宴南将军
悲秋日,动旅情,楚舞秦声何处觅
翠羽红妆映轩媚,兴亡感怀泪沾缨赏析
《衡藩旧邸宴南将军》是明代诗人彭而述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通过描绘衡藩旧邸的宴会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又是悲秋日:
- 悲秋情感:秋天常常被视为凄凉的季节,象征着萧瑟和凋零。古人常在秋天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
- 季节变化引发的情感:秋天的到来往往伴随着树叶的枯黄和果实的成熟,这些景象容易引起人们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 作者的表达:彭而述通过表达悲秋的情绪,暗示了他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忧虑。
- 初筵动旅情:
- 宴会氛围:这里的“初筵”意味着宴会刚刚开始,气氛热烈而充满期待。
- 旅情表达:旅情指的是旅行中产生的思乡之情或对家乡的怀念。在这里,彭而述可能通过描述宴会来表达自己对远离故乡的哀愁。
- 社会背景: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有出外游历的经历,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家国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若能为楚舞,何处得秦声:
- 文化认同与失落:彭而述在此句表达了一种文化上的自豪感,即如果能跳起楚国的舞蹈,那么哪里能找到秦国的音乐呢?这句话反映了他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自豪以及对失去文化的无奈。
- 历史变迁中的文化认同:楚国和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强大国家,它们的音乐文化各有特色。彭而述通过对比两国的音乐风格,表达了对文化多样性的重视和尊重。
- 个人情感的影响:这种文化认同也可能反映出彭而述对于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感,以及对于失去这种文化身份的失落感。
- 翠羽当轩媚,红妆耀甲明:
- 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结合:这两句描述了宴会上的美丽景象,翠羽和红妆分别代表了自然的美和人文的美。彭而述通过这样的描写,赞美了宴会的豪华和美丽。
- 视觉艺术的表达:翠羽和红妆不仅是物理上的装饰,更是文化的象征,它们代表了古代宫廷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品味。
- 宴会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彭而述可能感受到了权力和财富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 兴亡无限感,洒泪忽沾缨:
- 历史沧桑的感慨:彭而述通过“兴亡无限感”表达了他对历史长河中兴衰更迭的感慨,认为历史的变迁是无法阻挡的自然规律。
- 个人情感与历史观的结合:这种感慨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担忧,反映了彭而述的悲观和无奈。
- 情感的抒发:在宴会结束之际,彭而述感到悲伤,他的泪水几乎沾湿了他的衣带,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显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还体现了他对个人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通过对诗歌的深入解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