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西斋壁

世事云千变,浮生梦一场。
偶然携柱杖,来此据胡床。
有雨夜更静,无风花自香。
出门多道路,何处觅亡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西斋壁》是金代诗人王庭筠的作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王庭筠,字子端、号黄华山主。出生于金代的盖州熊岳,是位有才华的诗人和书画家。他曾任恩州军事判官,因政声显著而被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并最终累迁至翰林修撰。
  • 文学成就:王庭筠不仅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书法和绘画也颇为出色。他在黄华山寺隐居期间,自号“黄华山主”,其作品在当时享有盛誉,被誉为“百年文坛公主盟”。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内容:“世事云千变,浮生梦一场。偶然携柱杖,来此据胡床。有雨夜更静,无风花自香。出门多道路,何处觅亡羊。”
  • 译文解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描述了在寂静的夜晚,独自坐在书房里,手持拄杖,倚靠在胡床之上的情景。外面虽然下着雨,却因为安静而显得更加宁静;室内则没有风,花儿却散发出阵阵香气。走出书房,诗人发现道路上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寻找失去的羊群。
  1. 创作背景
  • 社会环境:王庭筠生活在金代,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常常感受到世事的多变和人生的虚无感。
  • 个人经历:王庭筠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曾尝试通过政治手段来改变现状,但最终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无奈而选择归隐。这种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1. 名家点评
  • 元好问的评价:元好问曾评价王庭筠为“百年文坛公主盟”。这句话意味着王庭筠在文人中的声誉极高,被尊称为“公主般的存在”,足见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 后世影响:王庭筠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世的文人墨客在研究古代文化时,都会引用王庭筠的诗作作为参考或灵感来源,可见其作品的持久魅力。
  1. 轶事典故
  • 隐居生活:王庭筠晚年选择了隐居生活,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他在黄华山寺隐居期间,过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体现了他追求内心平和与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 文化贡献:王庭筠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被视为艺术珍品。此外,他还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丛辨》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诗词歌赋的深厚造诣,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念和文化追求。
  1. 作品赏析鉴赏
  • 诗歌特点:王庭筠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著称。他的诗作常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人生的感慨和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审美价值:《书西斋壁》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它的艺术魅力不仅仅在于文字的优美,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王庭筠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书西斋壁》是一首充满哲学意味的诗作,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不仅是王庭筠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语言的美,还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