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于子实辟淮阃掾

淮海风高急鼓鼙,颍州烽火照淮西。
糇粻几道通流马,楼橹重城望火鸡。
星入夜寒芒角动,地连秋暝瘴氛低。
君今掉鞅元戎幕,肯慰流亡父老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于子实辟淮阃掾》是一首元末明初的诗作,出自王逢之手。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真实记录,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分析:

  1. 作者生平
  • 王逢,元明两代的重要文学家,生于常州府江阴,字原吉。他在政治生涯中曾经历过不少波折,如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等,这些经历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
  1. 诗歌原文解读
  • 诗中的“淮海风高急鼓鼙”形容战场的紧张气氛和战事的紧迫性。“颍州烽火照淮西”则描绘了战争蔓延至邻近地区的情形,烽火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边疆的动荡不安。
  • “糇粮几道通流马”暗示了军队补给线的复杂与艰难,而“楼橹重城望火鸡”则表达了对战争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未来的恐惧。
  1. 文化背景
  • 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的时期,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王逢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其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和人民的苦难。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在艺术上展现了王逢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时代感受力。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如“星入夜寒芒角动”,既体现了战争的紧张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期待。
  1. 历史影响
  • 《送于子实辟淮阃掾》不仅在当时受到关注,还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展示了元朝末期至明朝初期的社会状况,以及文人在乱世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
  1. 思想内涵
  • 王逢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送于子实辟淮阃掾》是王逢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其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和情感,更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王逢深邃的艺术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