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淮南僚友泛舟吴江城下

波伏鱼龙夜不惊,菱花千顷湛虚明。
吴侬似怪青丝马,汉月重临白帝城。
世说窦融功第一,独怜阮籍醉平生。
楼船箫鼓中流发,喜及东南早罢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陪淮南僚友泛舟吴江城下》是一首元末明初时期的七言律诗,出自王逢之手。以下是对该诗歌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
  • 王逢,元末明初的诗人,其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 该诗作反映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文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在这首诗中,王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行吴江城下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与感慨。
  • 王逢的作品在当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研究元末明初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诗作原文
    波伏鱼龙夜不惊,菱花千顷湛虚明。
    吴侬似怪青丝马,汉月重临白帝城。
    世说窦融功第一,独怜阮籍醉平生。
  • 诗中的“波伏鱼龙夜不惊”描绘了夜晚宁静的景象,没有惊扰的生物和动态,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菱花千顷湛虚明”则通过菱花映照出的千顷水面,映射出清澈而明亮的画面,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美。
  • 通过对比“吴侬似怪青丝马”,诗人揭示了吴地人(即苏州当地人)对马匹的新奇态度,可能因为马匹的颜色或形态与当地特色不符而引发异样感。
  • 诗中的“汉月重临白帝城”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月亮象征着永恒和轮回,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如窦融和阮籍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
  • “世说窦融功第一,独怜阮籍醉平生”一句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和情感。诗人认为窦融在历史上的成就无人能及,而对于阮籍的一生,诗人则是充满了同情和惋惜之情。
  1. 艺术特色
  • 在《陪淮南僚友泛舟吴江城下》这首诗中,王逢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
  • 王逢在这首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和传说,使得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陪淮南僚友泛舟吴江城下》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风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