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鱼龙夜不惊,菱花千顷湛虚明。
吴侬似怪青丝马,汉月重临白帝城。
世说窦融功第一,独怜阮籍醉平生。
楼船箫鼓中流发,喜及东南早罢兵。

【解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的七绝,前四句写舟行之景,后四句写登高望远,抒发对天下太平的向往。

“波伏鱼龙夜不惊”,波伏鱼龙,即江水平静,水中鱼龙因受惊吓而不敢动,形容江面非常平静;“菱花千顷湛虚明”菱花指的是镜子,千顷是指广阔的水面,指月光照射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十分明亮。两句描写了一幅夜晚泛舟吴江城下的景象,江面平静,月光皎洁。

“吴侬似怪青丝马,汉月重临白帝城”,吴侬,指江南一带的人,青丝马,指骏马,这里借指战马;汉月,指汉时的月亮,重临,再次降临,这里借指月亮。两句写舟行中看到的景象,作者看到江上明月当空,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吴王、汉将和晋人等英雄人物,他们英勇善战,为国建功立业,但历史已经过去,只有明月长存,表达了对英雄的缅怀之情。

最后一句“喜及东南早罢兵”,喜及,欣喜之余;东南,指长江以南地区;罢兵,停止战争。这一句的意思是:我欣喜地想到南方战事已结束,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了。

【答案】

译文:江水平静如镜,倒映着天上的明月;江上的月光如此明亮,使远处的山岭也显得分外清晰。诗人看到江上明月当空,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吴王、汉将和晋人等英雄人物,他们英勇善战,为国建功立业,但历史已经过去,只有明月长存,表达了对英雄的缅怀之情。我欣喜地想到南方战事已结束,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了。

赏析:“吴郎好客多情,与子泛舟江上”开首两句即点明题目中的两处地点,即吴地和江上。诗人泛舟到江上,正值夜深,皓月当空照临江上,江面静得像一面明晃晃的镜子。“波伏鱼龙夜不惊”句,是写江水平静如镜,倒映着天上的明月;“菱花千顷湛虚明”句,是说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辽阔的江面。两句写出泛舟所见之景是一片和平宁静。

接着两句由泛舟写到登楼。“吴侬似怪青丝马”句,以吴侬(指吴地人民)自比,说自己好像骑着一匹青丝马,感到惊讶;“汉月重临白帝城”句,以汉月自比,说是它再一次来到了白帝城。“青丝”句写泛舟所见景象,“重临”句写所望之处。两句写舟行中看到的景象,作者看到江上明月当空,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吴王、汉将和晋人等英雄人物,他们英勇善战,为国建功立业,但历史已经过去,只有明月长存,表达了对英雄的缅怀之情。这两句写泛舟所见之景和所思之事,都紧扣题意中的“泛舟”二字,而且写得有声有色,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直接抒情。“喜及东南早罢兵”句中“喜及”两字用得十分巧妙。“喜及”者,“喜其到来”也。诗人听到东南边的战争已经结束了,高兴地想:这一来可就太好了!“东南”指长江以南地区。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说,吴越地区在长江以南地区,所以这里特指南方。这句的意思是:我高兴地想到南方战事已结束,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了。

全诗语言明白流畅,意境开阔雄壮,格调豪放。诗人在泛舟中,看到一轮明月在江上照耀,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想到东南地区战争已经结束,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前景,于是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之声:“喜及东南早罢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